死亡率|何栢良指計法須有助減死亡:集中力量防疫 好過淡化陷阱
衞生防護中心以「呈報個案病死率」、即死亡個案除以官方陽性個案數字計算死亡率,亦有專家倡議以模型推算的確診人數作「分母」計算。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29日)指,不同方法計算「死亡率」也有優缺,但最重要是得出的「百分比」如何能改變防疫行動上可做好些,否則只是學術討論。
他指,香港至今有7000多人染新冠病逝,現階段得出的數字未能準確反映此波的慘烈,形容今次香港「好淒涼」,其中每100萬人口死亡率是全球第一,比其他國家高一大截,除了因長者誤判及受假資訊影響沒打針,公院淪陷亦是主因:「農曆年10度唔夠,睇睇當時急症室出面場景就知點解,幾多人急症室或屋企等到死?𠵱家應該集中力量應對疫情,好過淡化死亡陷阱。」
▼2月26日 明愛醫院急症室外病人在帳幕下等▼
何栢良今早在商台節目表示,如何計算死亡率不是新事物,不同方法有優缺,香港及世界各地以呈報個案計算死亡率,限制是受檢測數量影響,檢測數量大及呈報個案多,死亡率會較偏低。
以感染人數計算死亡率 感染人數「不能靠估」
至於有專家稱本地感染新冠病毒實際人數可能已經有400萬人,此作分母,估算整體死亡率其實僅得0.18%。何栢良表示,以感染人數計算死亡率「不能靠估」,不能以模型推算數字作分母,應以人口及年齡層作代表性抽樣血清檢測,再計算感染人數。
每百萬人口死亡數字香港全球第一 死亡率數字若無助改善防疫 只是學術討論
不過,何栢良指若以每百萬人口死亡數字計算死亡率,香港如今已是全球排第一,整合在過去28個月疫情數字,每百萬人口死亡人數亦明顯比全球高一大截:「個百分比(死亡率)點樣改變到我哋做好啲?如果個數字對減重症減死亡無幫助,只係學術討論。」
▼3月27日 疫情過高峰後星期日市面人流增多▼
他解釋,香港每百萬人口死亡人數高,除了市民、特別是長者誤判及受假資訊影響而沒打針,公院淪陷亦是主因:「農曆年10度唔夠,睇睇當時急症室出面場景就知點解,幾多人急症室或屋企等到死?」
農曆年10度唔夠,睇睇當時急症室出面場景就知點解(每百萬人口死亡人數全球第一),幾多人急症室或屋企等到死?個百分比(死亡率)點樣改變到我哋做好啲?如果個數字對減重症減死亡無幫助,只係學術討論。
何指,香港至今有7000多人染新冠病逝,但數字也未能準確反映慘烈情況,形容香港「好淒涼」的他認為,現時應以推高疫苗接種、支援公院及做好口服藥分派作重點:「𠵱家應該集中力量做好(支援公院等)......好過淡化死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