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首用激光技術 重塑侏羅紀近鳥龍真身(有片)

撰文:黎梓緯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文嘉琪博士及其團隊,利用一種新激光技術,透過軟組織化石,塑造恐龍外貌。今次研究結果印證以往對恐龍外貌的預測,亦有助了解鳥類祖先、恐龍活動情況等。

研究圍繞近鳥龍(Anchiornis)進行,為現存最古老的似鳥物種。(林若勤攝)

傳統研究恐龍化石一般以觀察骨骼為主,再以骨骼資料推測恐龍外貌。文博士是次研究使用的激光誘導螢光技術(LSF),用高強度紫色激光照射發掘到的軟組織化石,經過光線反射,令骨骼及肌肉、皮毛等軟組織可清晰顯現,有助印證以往對恐龍外貌的預測。

研究圍繞近鳥龍(Anchiornis)進行,文博士指選用近鳥龍作研究是由於有大量軟組織標本可供考究,它亦是現存最古老的似鳥物種,距今約一億六千萬年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與古生物學家認為鳥類首次出現的時間接近,故現時學術界正爭論其屬恐龍還是鳥類。

文博士與團隊到訪山東,因該處藏有全球最多的近鳥龍化石,經過三年多的研究,分別塑造出近鳥龍前爪、尾部及腿部等形狀,確實證明該物種的體形以及羽毛生長情況,當中更發現該龍的翅膀翼膜部分與現代鳥類相近。

研究結果除了為恐龍考古學提供實質證據外,亦能有助研究該物種活動情況,包括飛翔能力,又可理解早期鳥類進化史。至於今次應用的激光技術,文博士指亦可套用在研究古植物、貝殼及哺乳類動物化石。

港大文嘉琪博士及其團隊,利用激光技術重塑恐龍外貌。(林若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