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前瞻】港府30年來僅6年財赤 儲備全球前十
財政預算案常被指估錯數,盈餘多但無充分使用,現任財政司長曾俊華,則屢被批評只當守財奴,而不願投放資源到社會,不過,亦有意見認為,本港繼續儲錢應付未來。
《香港01》記者檢視過去30年本港的財政狀況,發現只出現過六年財赤,當中以2000至2003年亞洲金融風暴與沙士後的情況最為慘烈,連續錄得四年財赤。
不過,雖然香港盈餘多於赤字,但根據政府的報告,因為本港人口老化,工作人口將減少,在開支增幅比起收入增幅更快的情況下,香港將會在2029年再現財赤。
過往30年,本港大部份時間都有盈餘,鮮有財赤,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出,這是因為港府每年都誇大政府的財赤危機,另外香港又屬「城市型經濟」,靠買地等收入十分受經濟波動影響,結果政府往往保守預計收入,從而減少開支,「用少了錢,收入又比預期多,自然下一年就會盈餘,幾十億元到數以百億元不等。」
長遠赤字因開支增速比收入快
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在2014年曾計算香港未來的財政狀況,如按其假設的「基準情況」,香港的財政開支將會每年增長5.3%,收入則每年增加4.5%,按此開支將會慢慢追過收入,香港將在2029年面對結構性財赤,在2041年就會用盡所有的財政儲備,就連號稱50年不變大限的2047年也未必捱得到。
政府估算本港會在2029年出現財赤,是以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2.8%,再以政府收入以每年增長4.7%計算收入;開支方面,則假定教育、社會福利和衞生的現行政策與服務維持不變,其他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亦不變,隨著人口變化和通脹,政府每年總開支增幅為5.3%。
莊教授分析指,會出現財赤的主因在於人口老化,政府減少了收入又增大支出。他續指勞動人下降並非最大問題,因利得稅與薪俸稅非庫房的最主要的收入,反而人口老化導致了福利與醫療開支大增,才是長遠財政的原因。
學者:政府須開源節流
莊認為,解決財赤只有「開源節流」,要開源就只能選擇政治阻力最少的措施落手,「利得稅與薪俸稅一加就會全港市民群起反對,反而增加印花稅或博彩稅阻力少」,他又建議政府要增加市民捐款予社福與慈善機構的退稅額,因外國經驗顯示,這會鼓勵更多人捐款予社福機構,到頭來反能減低政府福利開支負擔。
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則指香港的財政,除了要預留港幣發行、公務員退休金儲備之外,只需要儲備12個月的開支已經足夠。他表示,香港儲備與世界其他地方比較下,明顯高於一般水平,顯示政府「有錢冇用到」,又質疑政府於經濟有危機時減開支、經濟繁榮時加開支的理財方法錯誤,因經濟有危機時,反而應該加大公共開支,以增加就業機會,應付民生困境。但他認為以現在的理財哲學,政府不會這樣做。
財赤問題並不一定只用儲錢來解決,莊太量指出,長遠而言香港要輸入更多外勞,以應付勞動人口減少的問題,對於坊間指政府不應只要儲蓄,要盡用盈餘投資社會換取更多收入,莊則指政府一直有投資,但人口老化,無法透過投資解決,而必然增加社會資源消耗,「基建亦沒什麼收入,延長退休年齡,多建長者飯堂,盡量用少一點錢來經營老人政策方是上策。」
至於可否透過產業轉型,來改善經濟增加稅收,莊太量認為可以一試,但質疑仍果,「除非能培養出強如阿里巴巴或 Facebook 之類的企業,但這些機會可遇不可求,加上香港人太現實賺錢為上,沒太多人會投身科技產業,芬蘭諾基亞公司的教訓亦顯示,科技新鮮期可以很短,如果成為國家支柱,並不保險。」他建議香港仍是要做好金融與旅遊兩大本業。
未來基金,可以指望你嗎?
2015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宣布將會設立未來基金,以作長線投資換取高回報以增強香港政府的財政的可持續性。當香港政府財政儲備降至不足半年的公共開支時,就會啟動預警,香港政府需要就此進行債務融資或者資產證券化,最後才考慮動用未來基金,由立法會批准,甚至中斷未來基金為期至少10年的存放期,以解公共支出的燃眉之急。莊太量卻認為,把基金名改作甚麼名字都沒有用,回報才是最實際,「根據金管局虧蝕近績來看,就應該沒有指望。」
【收支篇】預算案前瞻‧香港財政分析系列之八
立即進入《香港01》「我要做財爺」遊戲,審批你想要的方案!/budge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