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人亦醫心 護士專科訓練師徒拍住上 向病人派小禮物拉近距離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白衣天使」跟白袍醫生一樣可考取專科資格,雖然有關資格屬自願性質,仍有不少護士希望事業更上一層樓而報考。
香港護理專科學院試行「師徒制」培訓,其中兩對護士師徒接受《香港01》訪問。有徒弟看師傅如何透過小行動打開病人心扉,從細微處照顧到病人的需要;亦有徒弟親歷師傅幫助病人與家屬化解兩代間的矛盾,學習醫治人心的魔法。

麥浩琳(左)和林恩霞(右)不時討論臨床個案的護理程序,冀不斷進步。(潘思穎攝)

在公立醫院任內科病房經理的林恩霞是麥浩琳的專科訓練導師。浩琳已有13年護士臨床經驗,日常運作難不到她,可是這位「非一般經理」仍令她折服。浩琳憶起,有一位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72歲伯伯去年入院,其實是非常常見的病種,「師傅」恩霞卻留意到他一直很緊張地拿著支氣管舒張藥,便即時前去拍著他肩膀,讓他放鬆,伯伯的情況得以舒緩。這一小小動作打開了伯伯的心扉,之後更會跟恩霞分享家事,她藉此仔細教伯伯用藥方法,期望減少他入院的次數。伯伯本來每年入院4至5次,該次事件後,距今半年仍未見他再度入院。

林恩霞每日趁上班前,拿一疊免費報紙回醫院派給病人,以小小窩心的舉動拉近與病人的距離。(潘思穎攝)

徒弟模仿派「小禮物」 打開病人心扉 病人:親如家人

公立醫院工作忙得不可開交,能夠照顧入微實屬難能可貴。林恩霞每日上班,總會拿着一疊免費報紙,回到醫院派給病人。看似是簡單的動作,但日復日為病人派「小禮物」,能拉近與病人的距離。浩琳這位徒弟看在眼內,笑稱現時也會模仿派報紙,又常常與病人做簡單的身體接觸,有病人更感覺自己如親人一般,有助治療進程。

任職護士已30年的林淑貞(左一),經常與「徒弟仔」李翠欣(右一)分享產科護理服務的經驗,更貼心地護理產婦和嬰孩。(潘思穎攝)

上一代不理解母乳餵哺 師傅示範化解兩代矛盾

另一對師徒,是在產科服務接近10年的「徒弟仔」李翠欣,以及在同一間私家醫院任職的高級護理主任兼專科導師林淑貞。李翠欣曾遇過病房裡有家嫂因為餵人奶,遭家姑斥責,指嬰兒因不夠奶吃才會常常哭,令家嫂不忍飲泣。翠欣嘗試向家人解釋不果後向淑貞求助,淑貞遂分開家屬,跟家姑聊天後得知,她當年為嬰兒的爸爸,即自己的兒子餵人奶時,因奶水不足令兒子出現黃疸症狀,因而對母乳餵哺產生陰影。淑貞遂跟家姑解釋,醫院醫護人員的監察可讓她放心,又跟家嫂分享這段往事,讓她明白家姑的苦心,後來家嫂心情也感舒坦,成功化解了兩代矛盾。

翠欣(右)說,在淑貞(左)身上學到如何為病人做多一點,特別是學會了打開話匣。(潘思穎攝)

翠欣在「師傅」身上學到為病人多做一點,持續進修令她有更多知識與病人分享,例如冷敷除了用冰袋,也可以用汽水罐、濕毛巾等,有助她與病人打開話匣。淑貞盼望,長遠應為護士專科化立法,讓更多同事參與持續進修,對病人更有保障。

專科與醫管局就專科訓練的安排達成初步共識

香港護理專科學院於2012年成立,設有14個專科學院,護士可以如醫生一樣考取專科資格,惟有關資格只屬自願性質。該學院院長黃金月透露,學院與醫院管理局達成初步共識,冀正式引入護士專科訓練程序。黃金月預料,試驗計劃最快今年內在公立醫院試行,估計每個醫院聯網都會有最少一間醫院參加。

醫院管理局回覆查詢指,與護專就有關專科訓練的安排,目前僅屬於初步探討可行性的階段,尚未有任何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