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街市|保育復修完成 周一起試業 保留13個檔位展出香港故事
中環街市保育活化項目經三年工程,明日( 23日)開放並試業。市區重建局希望承傳中環街市的歷史文化特徵,並以「一地多用」方式,提供多元化公共空間,用作休憩或表演。
中環街市活化保育項目,共復修13個原有街市檔口,保留傳統設計,相關檔位有米行、旗袍店、海味乾貨店等商戶進駐。市建局期望帶出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及情懷。
第四代中環街市於1939年建成,港府於2009年委托市建局保育活化,相關工程已完成,周一( 23日)起將開展首階段試業,次階段預計於明年第二、三季開放。負責項目的市建局及華懋集團表示,希望中環街市成為新地標,與附近的歷史文化景點,如H18及大館等,形成文化及社區的三角。
保留13個原有街市檔位 要求租戶呈現香港故事
中環街市項目活化街市內13個原有檔口,只復修殘破部分,保留傳統設計,如海鮮檔的水缸及渠道、家禽檔的砧板與血槽、菜檔的貨架等均獲保留。其中6個已復修的檔位經已租出,租戶包括金源米業、十八廿二(旗袍長衫店)、銀杏士多、漁民辦館(海味乾貨店)等。市建局要求租客講述自己的品牌故事,帶出香港歷史文化情懷。
兩個「雞檔」由金源米業營運,該公司總經理屈錦昌表示,希望在街市內呈現香港五、六十年代的舊米行面貌,將會展示賬簿、舊秤、麻包袋、油罐、送貨單車等雜貨舖物品,「希望俾人了解到佢哋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嫲嫲嗰陣嘅歷史氣氛,延續情懷同人情味」。
金源的檔位同時會介紹稻米種植知識,以及香港種子實驗的最新進展。為呼應中環街市不以消費作主導的原則,金源米業選擇不作任何商業售賣活動。市建局亦租出兩個「魚檔」,計劃利用互動及VR形式,呈現舊日中環街市的市況。
九成舖位租予本地中小企推動本地初創及品牌
華懋集團中環街市項目總監苗汝菁表示,項目設計運用「一地多用」概念,於有限空間發展多元化用途,如將原用作送貨及停泊單車的中庭,改建成多用途活動空間,並設投影及音響設備。市民可於空間內享用午餐、休息,或欣賞音樂表演。
街市復修後,合共有逾100個出租空間,八成已經租出。其中70個將於明日(23日)起試業。華懋集團地產業務董事總經理區慶麟指,九成舖位會租予本地中小企業,以推動初創及本地品牌。
主樓梯扶手欄杆採「可逆轉」設計 如不需要可移走
中環街市保育方案曾遇保育人士質疑,認為市建局為中環街市主樓梯加建黑色扶手欄杆,破壞原有傳統設計。區俊豪解釋,街市採用可逆轉設計,「如果之後法例唔需要扶手,可以攞走佢,而唔破壞」,復修時已作最少干預,盡量保留原設計。他又認為,保育同時需要共融,因老人家及小朋友或需扶手欄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