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泳灘|設防止沙粒流失方案 黃偉綸:驗證發展與保育取得平衡
大埔龍尾泳灘上月底啟用,成為本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人造泳灘,水質及保育備受關注。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泳灘座向已考慮沙粒受海浪牽引流動的因素,兩端各設一道護沙堤,避免沙粒從左右兩側流失。
土拓署又指,泳灘的西面和東面分別有一條天然小溪蘆慈河和一條排水渠,故建造明渠和箱形暗渠,把它們的出口移離泳灘,伸延至護沙堤以外,以免兩處的排水可能對泳灘造成污染。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11日)在網誌介紹龍尾泳灘,指大埔地區人士一直積極爭取並多次提出早日在龍尾興建公眾泳灘,供居民和遊人享用;又指負責工程整體規劃和設計的土拓署,以「先保育,後建造」為原則興建。
土拓署工程師陳錦輝表示,收集了不同的天氣和海洋資料,例如風速、風向、潮汐、水流、海浪等,並利用電腦模型估算沙粒流動情況,制定防止沙粒流失的方案。由於海浪主要來自東南方,故把泳灘設計面向東南,讓海浪正面沖向泳灘,加上兩端各設一道護沙堤,避免沙粒從左右兩側流失。他又指,泳灘以天然海沙鋪設,經過篩選後的沙粒粗幼大小適中,讓泳客踏上沙灘時覺得舒服。
陳錦輝稱,水質是重要考慮因素,根據環保署近期為泳灘進行的水質測試,水質維持在最高級別(即良好),適宜游泳活動。
土拓署:海洋生態保持穩定
在保育方面,土拓署委託魚類專家就着海洋生態緩解措施作進一步研究及設計,例如詳細生態調查、尋找合適接收地等;又在工程展開前,把受影響的海洋生物,包括鰕虎魚、海參、海星等遷往毗鄰的汀角東。
工程完結後,土拓署的定期監察顯示,現時龍尾泳灘附近的生物多樣性與汀角東一帶接近,海洋生態保持穩定,多種被搬遷的物種再在泳灘附近出現。
黃偉綸最後在文中指,雖然在工程期間遇到不少挑戰,但泳灘開放為大埔居民和遊客提供更多康樂活動選擇。他認為,經過保育團隊的努力,該處一帶的海洋生態得以維持,驗證發展與保育可以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