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指有濕地被破壞 倡透過發展保育 長春社憂影響生態

撰文:張嘉敏 王潔恩
出版:更新:

本港土地供應緊張,社會有聲音將矛頭直指新界濕地緩衝區,政府早前亦曾揚言於不影響生態下可考慮加高發展密度。團結香港基金今日(8日)發表研究報告,部分建議發展範圍涉及濕地緩衝區,指當中有棕地及荒廢魚塘等,建議政府應透過發展收益作保育。
長春社反駁有關說法,認為政府應先取締濕地緩衝區內的違規發展,而非將其合理化。他又指若將濕地緩衝區劃入發展範圍,憂慮會影響濕地生態,「生物唔會知道有條線。」

團結香港基金促政府研究新界9個潛在發展區。(資料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報告,提出9個潛在發展區料可提供超過3000公頃土地,部分擬議發展範圍涉及濕地緩衝區。當中包括於沙埔發展區附近、鄰近北環線凹頭站一帶的濕地緩衝區。而於牛潭尾站一帶,報告亦指出該處有不少棕地,而附近的濕地緩衝區部分土地已為荒廢的漁塘。報告內建議,可透過發展糾正不當的棕地作業,並作更合適的規劃發展,以改善現時狀況。

此外,於古洞北新發展區一帶,報告內亦指出建議將發展範圍擴大至北面範圍,而擴展區的位置正正位於濕地緩衝區內。報告指,該處已為植被或空置土地,建議於顧及鄰近濕地的情況下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擴展的古洞北新發展區,將濕地緩衝區納入發展範圍。(團結香港基金報告截圖)

擴展區不包粉嶺高球場

報告內亦建議擴大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周遭用地,包括農地、棕地等,不過未有涵蓋粉嶺高球場,僅跟從政府提出局部發展方案、即僅收回32公頃土地建屋。

團結香港基金:透過發展收益保育濕地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指,后海灣一帶的濕地或濕地緩衝區,有不少地方已不再是濕地。他表示,上次的濕地研究已是1997年,至今已相距了24年,當中已出現了不同變化,例如有魚塘已乾涸,或被用作棕地發展。

他建議,政府應再做詳細研究,仔細檢視應保育的地方。葉文祺亦指,在樓宇設計或規劃上,都有方法減低對濕地或侯鳥的影響,例如減低建築物高度、預留通風或侯鳥走廊等,同時亦可做濕地補償。

他又強調,不能「佛系」保育濕地,即只單純地保留濕地,而是應「積極地保育」,當中所需的金錢,可透過發展帶來的收益再作更多的保育。他以英國為例,當地設有保育信託基金制度,他們利用發展得來的金錢,再作保育工作。

團結香港基金提議,發展區可打造成三大主題區域,例如文化及科技走廊、現代物流與商業圈、樂活與休憩空間。(團結香港基金提供)

排除丁地 因要盡快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黃元山指出,若能做好規劃及合理發展,所帶來的生產力及資源可令現有的保育做得更好。黃元山表示,在該9個潛在發展區用地中,當中並無把丁屋地撥入上述區域內。他解釋,由於丁權已進入司法程序,而他們希望用最快速度、最清晰法規去推進該3,000公頃的用地,故把丁地排除在外。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擔心一旦發展濕地緩衝區有先例,會進一步影響濕地生態。(資料圖片)

長春社指應先修復被破壞濕地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報告內指出濕地緩衝區有棕地、漁塘等情況屬於違規發展,政府需要將依從現有條例將有關土地修復,而非將違規行為合理化。他說,設立濕地緩衝區正正為避免濕地保育區遭到破壞,擔心一旦發展濕地緩衝區有先例,會進一步影響濕地生態,「條界線係人畫,生物唔會知道有條線。」

他又反駁團結香港基金的說法,認為不應該透過發展引入濕地保育方案,而應該根據現有政策撥出資源保育濕地。他又指出,不應迴避粉嶺高球場及丁屋發展等具爭議性的土地發展選項,更應該透過整全的規劃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