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300公頃新田落馬洲發展區近鷺鳥林 倘推高密度憂間接影響濕地
土木工程拓展署就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交代最新進展。當局提交的環評簡介文件指,最新估算項目總面積達340公頃,其中發展區的面積約293公頃。
發展範圍毗鄰濕地保護區,部分與濕地緩衝區重疊。當局指,或會對度冬的濕地雀鳥構成影響。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憂慮,如政府配合檢討濕地緩衝區的規劃指引,在新發展區推高發展密度,甚至於濕地上發展配套,勢對濕地帶來間接影響。
發展總面積增20公頃
土木工程拓展署在環評簡介文件指出,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的總面積約340公頃,其中發展區面積佔約293公頃,預計將可容納約8.4萬人口,及提供約6.4萬個就業職位。翻查今年3月,規劃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向區議會提交文件,當時則指發展樞紐的總面積約為320公頃,當中270公頃為發展用地,即最新的發展區面積增多約20公頃土地。
發展區附近有小白鷺、虎紋蛙等具保育價值的動植物
新田/落馬洲發展區毗鄰米埔一帶濕地保育區,而事實上部分發展範圍與濕地緩衝區重疊,而兩個鷺鳥林、即米埔隴村鷺鳥林及米埔村鷺鳥林,亦毗鄰發展範圍。當局於文件中指,發展樞紐範圍界線500米内,有多個具保育價值的地點。除上述的地點外,亦包括米埔自然護理區、林村郊野公園等。此外,範圍界線500米内有多種具保育價值的動植物,包括小白鷺、虎紋蛙及多種蝴蝶等。
當局承認日後或影響濕地鳥類
當局又指,項目在施工期間,鄰近的生境及動植物可能受到照明、噪音、震動、塵埃等干擾。另外,擬建的石湖圍交匯處,較接近米埔隴村鷺鳥林,因此可能會對鷺鳥林造成干擾。至於潛在岩洞發展在施工時,亦可能干擾林村郊野公園。
當局亦表示,由於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位處濕地緩衝區,同時毗連濕地保護區,或對度冬的濕地鳥類構成影響;而因應從落馬洲管制站釋放出土地的擬議發展,及擬議企業及科技園,亦可能會阻礙鳥類飛行路綫。
當局指,生態影響評估將進行詳盡的鳥類飛行廊道調查,了解項目範圍內鳥類飛行路線,並評估項目對其造成的影響。生態影響評估亦會研究擬議企業及科技園內,及從落馬洲管制站土地上的建築物高度及佈局,減少對鳥類飛行廊道潛在影響。
毗鄰兩項三級歷史建築
文物方面,當局指發展範圍內只有一項不予評級的歷史建築物,為「石湖圍圍門」;而在 200 米研究範圍外,有2項三級歷史建築,分別為「東山古廟」,以及元朗新田仁壽圍的圍門、圍牆及神廳。
不過,研究範圍包含多座歷史鄉村,如青龍村、東鎮圍、仁壽圍、安龍村、永平村、蕃田村、新龍村、米埔新村、米埔村、潘屋村、及洲頭。而石湖圍更位於工程項目範圍內,米埔村亦被列為具考古價值的地點。
當局指,建議的初步緩解措施,包括於環評階段進行文物建築調查,更新歷史鄉村內文物建築資源的清單和狀況,將根據調查結果,安排適當的緩解措施。
長春社憂配合濕地緩衝區檢討 推高發展密度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發展範圍雖未涉及濕地保育區,但發展項目與濕地保育區只相隔一條馬路,憂慮項目帶來「間接影響」。他舉例指,日後或有基建配套牽涉到濕地範圍,若濕地一旦被填平,將構成無法逆轉的影響。此外,政府早前透露將檢討有關濕地緩衝區的規劃指引,吳希文亦憂慮將涉及今次發展項目,推高可發展密度。他指,當局作環評時,應檢視於發展範圍內有否鷺鳥潛在覓食地方。
吳希文續指,文件內少有地提及對農業影響,期望當局於日後的環評內,應作詳細評估。他指,早前規劃署的初步城市設計框架,部分範圍劃作農耕體驗,他指,體驗區難補償農業影響。
他又提到,部分毗鄰濕地的位置劃作環保緩衝地帶,他表示,緩衝區應只有極少的人類活動,不應該在緩衝地帶有任何發展。現時該地帶部分被劃為露天貯物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