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街市活化後登場 民間主導無名店進駐 學者樂見化身文創地標
游走在活化爭議及期待之間、有逾80年歷史的中環街市,將最快於下月以全新面貌登場。古諮會前委員、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李浩然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樂見中環街市活化後主打文創藝術路線,亦引進多間本地小店及初創企業,相信在非純商業考量的大前提下,能夠照顧社區需要,未來亦大有可為。
他又認為,民間由下而上創造的社會價值,匯聚大眾情感及意向,終成功擺脫舊有活化模式及拒絕國際名店進駐,他形容今次項目仿如「開荒牛」,對未來活化走勢或帶來開創意義,亦有機會令中環街市與社區重新聯繫,「如果多人鐘意,新嘅中環街市可以建立集體感情,甚至係集體回憶。」
▼中環街市的前世今生▼
翻查歷史資料,中環街市早於1842年香港開埠已存在,其後因應人口急增及需求,於1850年代已搬到中環街市現址,經歷幾次拆卸重建,現時的建築物於1939年建成,其後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矗立在本港金融核心區,其去留曾經迷霧一片,前特首曾蔭權於2009年提出活化,但期間屢現變數,原訂設計被指造價昂貴,陷入樽頸,最終需推倒重來,修訂為簡化版活化方案,放棄設有天台花園的「飄浮綠洲」概念。空置十多年,中環街市終於迎來生機,有聲音質疑過往磋砣歲月,李浩然解畫指,保育不必求快,「慢先至可以沉澱,太急反而會返唔到轉頭。」
社會價值「可加可減」
保育何價?曾經為本港多個活化項目擔任專家顧問的李浩然指,要衡量舊建築的意義,可從歷史、建築及社會價值入手。三大指標互為緊扣,歷史及建築價值早已「定格」,由權威或專家定調,唯社會價值非一成不變,甚至「可加可減」,亦由社會大眾集體意向定奪,「有時佢嘅地位甚至可以凌駕歷史及建築價值。」
中環街市活化由雛型走到今日的面貌,見證歷年演變的李浩然回顧最初,仍然驚嘆公眾諮詢的海納百川,「都幾意料之外,唔係分ABCD餐比你揀」,白領、居民、購物客、外傭均可參與討論,甚至「話事」,結果街坊本土小店眾望所歸,國際大品牌連鎖店則敬陪末席。
當時也有人曾提倡「還原基本步」,翻新為新街市,李浩然斬釘截鐵「落閘」,「行唔通,做街市係好過時嘅諗法」,再者露天的嘉咸街街市就在不遠處,「咁樣只會係整死佢哋。」大眾聲音匯聚的社會力量,成功左右中環街市活化的走向,最讓這位保育專家老懷安慰,「始終以前(講保育)好少人會理社會價值。」
放眼世界,活化成功例子近在咫尺,李浩然提到,鄰近的台灣,將日漸荒棄的糖廠重塑為文化景觀,招攬年輕藝術家進駐文創園區,沒有租金壓力下,大放異彩。「如果可以調控到租金,商舖自然就會多元化。」
租金水平決定租戶佈局
李浩然不諱言,招租水平孰高孰低,將會主宰承接租戶佈局,但成功與否,則是後話,香港也有個PMQ,號稱創意中心新地標,文藝小店紛紛落戶,自成一角。但李浩然認為,雖有低廉租金誘因,但欠奉「軟件」是其敗筆,藝術家、設計師創意無限,但往往缺乏營商之道,結果未能緊貼市場觸覺。前車可鑑,他欣悉中環街市項目非純商業考量出發,「租金起碼唔會係中環地段級數」,主打本地品牌、綠色小店及初創企業,亦會向租戶提供商業知識培訓。
據官方資料顯示,中環街市活化項目將提供約12,000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提供大眾化文化及零售設施,當中包括約1,000平方米的公共綠化休憩空間,並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度以「Playground for All」的概念亮相。
商戶多元化以外,李浩然認為,本土優先亦至關重要,「照顧咗自己人先,同吸引遊客完全無衝突。」他以日本京都等為例,保育與社區生活並不違和,甚至和諧共生,「自然會吸引到文化遊客。」
他又謂,旅發局走錯方向,過往多年一直力銷香港是「購物天堂」,但未能突圍而出,亦已過時,「高檔消費市場時期已經過咗。」李浩然續指,旅發局近年始改變策略,轉向推廣「大城小區」尋訪地道蹤跡,帶領旅客「瓹窿瓹罅」,可會是為時已晚?「有心都唔怕遲。」
活化保育求變,但也離不開保存建築原有設計精髓。李活然表示,傳統保育祟尚原汁原味保留,又或將建築「博物館化」,但他認為,保留多少,可隨時代演進,「唔係樣樣都一定要保」,但宗旨是尊重舊有建築物,亦驟忌仿古,「唔好妹仔大過主人」,最理想是新舊交融,展現建築原貌,亦不失新意。中環街市建築以包浩斯風格見稱,但李浩然則提出另一番見解,指其原有設計實屬摩登流線型(Streamline Moderne)風格,活化後德輔道中的建築立面則更貼近。
在已故攝影大師何藩的鏡頭下,不乏多張以水磨石長樓梯取材的黑白光影,重現上世紀的生活寫照。新設計下亦將之重點保留,不過內籠早前曝光,樓梯兩旁加裝的金屬扶手欄杆,曾引起輿論,李浩然則代為解畫,舊街市屬30年代設計,功能要求已與今日標準不相稱,建築師從來以安全至上,不能隨意放寬,「要原汁原味、不失原貌係好困難」,他又提到,扶手欄杆非鑲陷式,可隨時還原,「設計上都似舊時精神,妥協唔一定係壞事。」
中環街市開幕進入倒數階段,華懋集團已與市建局簽訂營運合約,為期10年。展望未來,他抱有寄望,亦視乎社會價值的造化,「如果多人鐘意,新嘅中環街市可以建立集體感情,甚至係集體回憶。」他以已活化為浸大中醫藥學院的雷生春為例,由於附近多長者,其中醫服務與社區需要不謀而合,「以前(未活化前)好多傳聞,又話入面鬼影幢幢,但依家就一定唔會拆。」言下之意,即中環街市活化項目不會失敗?「好樂觀(唔會)」,李浩然信心滿滿答道,他又謂未來暫無人知曉,但相信中環街市角色如同「開荒牛」,「之後會係點,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