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空氣藍圖|黃錦星︰目標2035年追上東京、巴黎 增可再生能源
環境局新一份《香港清新空氣藍圖》今日(29日)出爐,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聯同發展局、食物及衞生局、環保署及運輸署召開記者會。黃指,過去十年間,路邊及一般監測站錄得的主要污染物,減少4至5成,能見度改善更有八成之多。
新一份《藍圖》目標在2035年香港空氣質素可媲美國際大城市,每5年檢討一次,而最終目標是令空氣質素符合世界衞生組織《空氣質素指引》。當局有六大主要行動,包括輸入更多潔淨能源、區域合作及綠色運輸等。黃又指,會致力增加本地可再生能源佔能源組合比例,會成立跨部門小組,例如針對氫能多管齊下推展,達至深度轉型。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香港2013年推出首份《清新空氣藍圖》,2017年就檢討更新,10年來,香港空氣質素有改善。為應對氣候變化,除改善空氣,亦會深度減碳。他強調,目標在2035年香港空氣質素可媲美國際大城市,每5年會做一次檢討,而最終目標是令空氣質素符合世界衞生組織《空氣質素指引》。
黃錦星續指,新藍圖回顧過去進展,路邊及一般監測站錄得的主要污染物,過去10年間減少4至5成,能見度改善更有八成之多。對比2017的進展報告,對能源、路邊及船舶污染物,都已於2020年已達標。新一份藍圖有六大主要行動,包括綠色運輸、宜居環境、潔淨能源、科學管理、全面減排及區域協同。
黃指,本港水平比不少大城市好,近似新加坡及台北,稍遜於東京,認為本港高密度,遇到的區域挑戰較多,但強調政策進取,例如電動車普及化在亞洲名列前茅,巴士公司也積極回應,部分更試用氫能巴士、改善車廠通電設施。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馮浩然表示,目前沒有一個城市,能全部符合世界衞生組織《空氣質素指引》。面對臭氧濃度高企,新《藍圖》指在2012至2020年間,區域背景的臭氧濃度保持不變,但香港市區濃度上升了35%。由於近年與陸路運輸相關的政策大幅減少車輛排放的氮氧化物,導致市區內與臭氧相互消耗的情況減少,使臭氧濃度在市區錄得較高的升幅,故香港的臭氧水平相信會先略為增加,到達峰頂後才開始下降。
由於臭氧不是從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由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不同化合物對光化學反應並不相同,氣候影響是另一個因素,故要有效快速減少臭氧形成,需要就本地的光化學反應作深入研究,找出形成臭氧的主要化合物和來源,才可以對症下藥。
增本地可再生能源佔發電組合比例
黃續指,能源方面,新能源在發電組合上有兩重點,包括致力增加本地可再生能源比例,成立跨部門小組,例如針對氫能多管齊下,達至深度轉型。被問及會否開放內地電網,黃錦星沒有正面回應,僅指今年下半年更新氣候行動藍圖,概括相繼推出的藍圖,稍後將公佈內容,也會進一步交代可再生能源提升比例。在臭氧方面,他說粵港明年將更新訂立2025至2030區域減排目標,加緊區域合作及研究,在監察方面對症下藥。
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表示,相信未來15年本港空氣質素必定大幅改善,又認為本港已較不少亞洲城市好,但希望2035年追上東京、巴黎水平,成為空氣質素好的國際大城市。食衞局副局長徐德義指出,空氣質素與疾病有大關係,包括中風、慢阻肺病等。他指,改善空氣質素,可降低疾病風險、死亡風險,可減低醫療系統負苛。
運輸署副署長邱國鼎表示,市面有不同能源車輛,跨部門小組會留意新能源發展;當局正進行跨越2030的鐵路發展研究,運輸署將配合相關工作。
早前台山核電廠有懷疑洩漏事故,被問及如何增加市民對核電的信心。黃錦星表示大亞灣核電廠有本地電力公司參與,相信基於過去長期合作、資訊透明度及本地公司參與,有一定好處。另被問及引入核電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黃錦星表示,發電燃料組合上,燃煤比例大減,天然氣增至近一半,認為善用大亞灣核電有明顯益處,稍後將有更多論述。
▼2021年3月,環境局公布電動車普及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