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急降 留意四大低溫症病徵 體溫攝氏35度以下須即求醫

撰文:黃卓然
出版:更新:

天文台今午(27日)發出本港今年入冬以來首個寒冷天氣警告,入夜後多區氣溫逐步下降,預測明早(28日)市區氣溫更跌僅攝氏12度。氣溫急降,容易引發低溫症。人體正常溫度約為攝氏37度,根據衞生署資料,當體溫降至攝氏35度或以下時,便會發生低溫症。成年人若出現顫抖或手腳活動遲鈍、虛脫;嬰孩出現皮膚紅凍、失去活動力等病徵,應立即為他探熱,如體溫低於攝氏35度,應盡快求醫。

體溫降至攝氏35度或以下便可能患上低溫症。(Getty Images) 

低溫症可以直接或間接導致死亡。根據衞生署旅遊健康服務網有關低溫症資料,在嚴寒環境下,身體散熱的速度會比產生熱能為快。長期暴露於嚴寒中會耗盡身體的儲備能量,出現低溫症或體溫過低情況。當體溫太低時,腦部會受到影響,使患者不能清晰思想或正常活動。若患者出現神智不清病徵,低溫症便更加危險,因為患者可能不察覺自己已發生問題,而不能作出有效的預防措施。

四大病徵要留意

低溫症發生於體溫降至攝氏35度或以下,嚴寒環境、被雨水或汗水弄濕或浸在凍水中,都可以令低溫症發生。成年人低溫症有四大警告訊號,包括顫抖或手腳活動遲鈍、虛脫、混亂或呆滯、失憶或言語不清。

嬰孩若出現紅凍皮膚、活動力甚低,亦可能是併發低溫症的症狀。若發現同伴有上述情況,應為他探熱。體溫若低於攝氏35度,應立即求醫,同時設法為其保暖,保持患者乾爽,及用暖氈包裹身體,包括頭及頸部。

嚴重的低溫症患者,可能會不省人事,看似沒有脈摶或呼吸。遇到這情況,應小心處理患者,立即急救。即使患者狀似死亡,亦應進行心肺復甦法及保暖,直至患者有反應或有醫護人員到場。狀似死亡的患者中亦曾有被救活過來的個案。

低溫症病徵

成人

顫抖或手腳活動遲鈍

虛脫

混亂或呆滯

失憶或言語不清

嬰孩

紅凍的皮膚

活動力甚低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主席何曉輝亦表示,每年天氣非常寒冷日子,個別醫院每日都有4至5宗因低溫症入院個案,以長期病患者或長者較為常見。他表示,暫時急症室爆滿情況未到高峰,但前線醫護人員已逐步減少放假,為高峰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