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比拼!80後輸在起跑線15年人工翻兩倍 遠落後上車盤同期升幅
學歷越高,未必就是職場「大贏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日(5日)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綜合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越遲出生,研究院與高中教育程度的收入差距越少。
對比剛投身職場組群(即20至24歲),讀研究院及高中的70後,人工可相差約1.2倍,但去到90後,兩者人工則收窄至約一半,反映近代學歷越高,人工未必可以大幅拋離。
數據又顯示,1980至1984年出生具大學學歷人士,在20至24歲時,平均薪金較各70後的「前輩」及90後同期時低,可謂「輸在起跑線」;但到2019年工作近15年時,80至84年出生的打工仔,平均薪金升近兩倍,達41,100元。不過比較同期樓價升幅,以九龍區面積約420呎的「上車盤」計,同期樓價升近5倍。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披露,不同世代具相同學歷人士,他們在相同年齡時的平均月薪。有關薪酬劃一以2018年價格計算,當中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香港01》分析有關薪酬數據,以具研究院教育程度,由20歲起投身職場起計,工作近20年,無論是70後或80後,學歷較高群組,人工升幅明顯高於同年代較低學歷者。以1970至1974年出生的群組,有就讀研究院人士,由20歲至39歲,人工升幅達1.5倍;1980至1984年出生組群,人工升幅再飆升至約2倍。
近代學歷高 收入未必特別高
隨越遲出生,高中教育程度者,與研究院教育程度者的收入差距卻日漸收窄。以剛投身職場的20至24歲組群為例,1970至1974年出生、學歷只達高中程度的人士,平均月薪為12,100元,但學歷達研究院程度的人士,月薪大幅拋離約1.15倍至26,100元。
然而,在1990至1994年出世人士,20至24歲投身職場,只有高中程度人士平均月薪達11,900元,較70年代初出生群組微跌;但達研究院程度人士,平均月為18,300元,兩者收入相差幅度收窄至約54%。數據反映在收入方面,學歷優勢正逐漸降低,或已不及70年代時般優越。
▼各世代薪金一覽▼
80後輸在起跑線 近年收入顯著增加
參考不同年代、不同學歷人士的收入,80年代初出生代,畢業時撞正金融海嘯,在20至24歲初投身職場時,月薪跑輸70後的前輩及後輩,高中教育程度者,平均收入只有10,600元。
雖然80後輸在起跑線,但工作至35至39歲時,高中學歷者月薪開始顯著上升至19,300元,增幅約82%,後來居上跑贏前輩。早5年出生,在1975至1979年出生者,20歲起投身工作時,月薪平均雖達11,700元,但至工作至35至39歲時,月薪僅升至17,900元,升幅只有約53%。
人工升幅遠落後樓價增幅 要買「上車盤」更難
以一個80年代初出生人士為例,在2004年開始工作(屬20至24歲年齡組群),月入10,600元,當時九龍區一個420平方呎單位售價約98.4萬元,不吃不喝不消費,約8年可購入「上車盤」。
該群組到2019年,月薪料可升至近2萬元,雖然收入較初入行時增加逾8成;但2019年同一樓盤,平均售價已飆升至近614萬元,變相不吃不喝不消費,仍要超過26年才能「上車」,上車越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