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科可教文革、六四?楊潤雄:由教師專業判斷 要符合課程框架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教育局推行通識科改革,並將科目取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新課程刪減內容至只保留香港、國家及當代世界三個主題,繼續必修必考,但只有「達標」與「不達標」,新科將於2021/22學年中四級開始。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10日)在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中重申,改革科目「唔係針對以往好唔好」,而是希望釋放空間,讓學生可選修多一科感興趣的科目或進行其他學習活動。
楊承認難趕及9月開學有新課本,故教育局會為老師提供教材,首年先教香港部份,如國安法及基本法教育。他又強調「愛護國家」的老師毋須擔心提及國情時會「踩紅線」或觸犯國安法。

教育局將通識科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不少老師擔心實際課堂運作安排,憂慮教國情時或會「踩紅線」,甚至觸犯國安法。(資料圖片)

教育局將通識科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不少老師擔心實際課堂運作安排,憂慮教國情時或會「踩紅線」,甚至觸犯國安法。楊潤雄回應稱,「愛護國家」的老師毋須擔心,遇問題可與校內科主任或校長討論,甚至諮詢教育局:「(犯國安法)好大罪行嚟,一般愛護國家自然唔洗有呢個擔心,你話教國情、改革開改後都係一年後,相信會有經審核的教科書出。」

楊潤雄稱,一般「愛護國家」的老師,毋須擔心教國情時或會「踩紅線」或觸犯國安法。(資料圖片)

涉國情、改革開放部分料一年後才改 屆時有經送審課本

楊潤雄解釋,教育局4月1日才接受新課程的課程框架及內容,新學年前要有經送審的課本具「相當難度」,預計下學年中四生先學香港部份,而教育局正密鑼緊鼓為教師預備教學資源,包括香港一國兩制、國安及基本法等;而部份經政府審批的通識教科書內容,可繼續採用,「未來會有教師培訓,令課程落地時更暢順」。

他重申國安教育非培養學生成法律專家,而是要求學生有國民身份認同、維護國安責任:「最重要係知有咩罪行,有咩唔可以犯」,除領土完整,亦包括食安、生態等國家安全。

可談國家未來挑戰 惟不應集中單一事件

教師教學時是否可包含國家好與壞的方面?楊回應指,「認識國家就係認識國家」,教學上可包含經濟、科技及國際事務,亦可提及未來挑戰,但須符合課程宗旨,而非集中單一事件。

楊出席電台節目後,亦被問到「公社科」能否教授六四事件等。楊指,除跟隨教學框架外,仍有彈性空間,讓老師以專業判斷,依照學生需要,為教材作出調整。至於議題可否討論則交由老師專業判斷,只要符合教學框架、目的及適合學生年齡便可。

新疆棉事件捲席全球,BCI(良好棉花協會)及BBC研究,指中國在新疆強迫數十萬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勞動生產棉花。(路透社圖片)

新疆棉可教? 楊:點解要喺課堂上講失實報道

新疆棉事件捲席全球,BCI(良好棉花協會)及BBC研究,指中國在新疆強迫數十萬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勞動生產棉花。被問到中國外交部曾稱有關報道失實,老師可否提及新疆棉事件?楊潤雄則稱,「要諗下點解要係課堂上講失實報道呢?」

若教師播出報道後,再引外交部說法是否可行?楊潤雄拒絕回應,只稱老師須持平,以真實資料解惑:「唔好咁細咁講,老師教學以學生利益為本,作持平討論,了解唔同角度。」

楊潤雄:課程想培訓學生明辨慎思 但未必須考核此能力

至於文化大革命又可否在課堂上提及?楊潤雄稱,中國歷史長,老師應視乎課程宗旨教學,毋須執著某些說法;被問到課程中包括國家發展規劃,但無內地法治,是否因規劃易明?楊稱,內容與難度無關,而是視乎課程期望培訓什麼能力、價值觀的人,課程內容是交由課程發展議會專業討論,他本人無直接參與,若配合課程,教師亦可教法治精神及概念:「世界知識多,時間有限,係專家討論得出嘅結果。」他強調課程期望訓練學生明辨慎思,惟未必須考核此能力。

教育局長楊潤雄稱,尊重大學的學術自由及行政獨立,惟國安法下大學有責任進行相關教育工作,(資料圖片)

教資會與大學「內部討論」國安教育

大學方面,楊潤雄稱,尊重大學的學術自由及行政獨立,惟國安法下大學亦有責任進行相關教育工作,教育局已約見大學校長並保持溝通,料每所大學推行情況會有不同。至於是否將國安教育列為大學生必修科?楊稱,屬教資會與大學的「內部討論」,「係佢地之間嘅嘢,我地唔討論啦,但教資會會因應社會需要同關注,要求大學回應社會訴求......大學有責任推廣國家安全教育,相信佢哋明白自己有呢個責任」,他強調撥款時會作整體考慮,非只考慮單一因素。

楊潤雄出席電台訪問後見記者時指,下星期四(15日)是國安法實行後首個國家安全日,早前已向學校發通告鼓勵學校借機會舉辦升旗禮及早會等活動,向學生介紹及解釋國安法,而學校的反應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