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新收費|消息:非緊急病人若分流後棄診 日後仍須付費

公立醫院新收費|消息:非緊急病人若分流後棄診 日後仍須付費
撰文:任葆穎
出版:更新:

政府今(25日)公布多項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包括非危急、非危殆病人的急症室收費調高至400元等。新收費2026年1月1 日生效。消息人士表示,現時大部份病人入急症室時會先登記及付款,將來一類危殆及二類危急病人獲豁免收費,但若家屬誤付費,日後可作退款。
消息人士又舉例,若病人被分流至四類次緊急及五類非緊急,卻因輪候時間過長打算離開,病人亦須付分流費用,詳情有待公布。
政府同時宣布,將從三方面加強醫療保障,包括改善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增設全年1萬元醫療收費上限;加強危重藥械病人醫療保障。消息人士指,病人未必會同時受惠於三層保障,預計只會受惠其中兩種,並指若病人不符合資格申請醫療費用減免,亦可享用1萬元醫療收費上限。

急症室新收費將由目前180元加價至400元。(夏家朗攝)
急症室新收費將由目前180元加價至400元。(夏家朗攝)

政府今日公布公營醫院收費改革,將急症室收費由180元增至400元,一類危殆及二類危急病人則獲豁免;非緊急放射診斷及病理檢驗服務按項收費及增加藥物收費及限制數量等。政府同時宣布,將從三方面加強醫療保障,包括改善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增設全年1萬元醫療收費上限;加強危重藥械病人醫療保障。

1)改善醫療費用減免機制

醫管局將放寬費用減免機制申請條件,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未來入息限額會將改用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為基準,限額由中位數上限75%調高至100% ,一人入息限額調高至中位數150%;資產將跟隨公屋限額。

費用減免機制涵蓋範圍及期限亦將擴闊,例如有效期由現時的12個月擴至18個月、範圍將涵蓋至偶發性使用普通科門診的65歲以下人士。家庭定義方面,部份同住但沒有直接財政聯繫者未來將毋須納入資產審查。

現時費用減免機制的合資格受惠人數有約30萬,消息人士表示,當中1至2萬人成功申請減免,預計將來合資格受惠人數會增至140萬。

專科門診改收費。(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2)增設全年1萬元醫療收費上限

醫管局公布,每人每年有一萬元收費上限,適用於所有收費項目,但自費藥械除外。局方預計,約7萬名因病情需要經常使用醫院服務的重病病人受惠。消息人士透露,若病人達1萬元收費上限,可向醫務社工申請;將來會研究在HA Go辦理手續,讓市民毋須親身到醫院。

3)加強危重病人藥械保障

政府會加快引入更多有效創新藥械,放寬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申請資格,讓更多中等收入的病人可獲安全網資助購買自費藥械,而現時獲部分資助的病人亦可獲更多資助。

現有機制下,只要藥價高於病人分擔額,病人就可獲得部份或全數資助。病人繳付其分擔額後,餘下藥費會由基金資助。消息人士表示,現時撒馬利亞安全網有約7千至8千人受惠,當中七成病人獲全額資助,但仍有3000人需自行負擔,期望日後病人可獲資助購買自費藥械。

▼公立醫院現行收費表2026年1月起新收費表▼

公營醫療服務新收費一覽。(任葆穎攝)

普通科門診承載力足夠否? 消息人士:鼓勵有經濟能力病人到其他社區醫療機構

今次改革其中一項目的,是鼓勵四類次緊急及五類非緊急病人減少使用急症室,轉到普通科門診或私家診所求診。被問到現時普通科門診的承載能力是否足夠?消息人士表示,將來或會重組普通科門診的定位,會特別照顧低下階層,並鼓勵有經濟能力的病人可到其他社區醫療機構。

消息人士強調,急症室和普通科門診服務並非替代關係,並指社會認為若無法到普通科門診就要到急症室的觀念,是「累積了很多年的制度上錯配」,期望糾正市民想法。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