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公營醫療收費|四成受訪者贊成 團體憂牽動私營同時加價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醫務衞生局正檢視公營醫療服務收費,包括研究調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水平。有團體發布調查結果,近六成(57.2%)人不贊成公營醫療費用調整,四成多(42.8%)則表示贊成。問到如政府確定調升公營醫療收費,有五成多(53.7%)表示基於其經濟能力,只能承受少於一成的加幅。

團體也表示,增加公營醫療費用有可能引起私營同時增加收費,當局須謹慎考慮,當局須謹慎考慮,建議政府如最終決定要上調公營醫療費用,其加幅也應在一成以內。

三個團體發布調查結果,近六成(57.2%)人不贊成公營醫療費用調整,四成多(42.8%)則表示贊成。(受訪者提供)

受訪者過去一年平均入急症室2.15次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今日(23日)發布公營醫療收費調整意見的調查,相關問卷調查於今年4月24日至5月26日期間進行,以網上及實體問卷形式進行,共收回229份有效問卷,當中逾半數受訪者來自二、三人的小型家庭。

結果發現,受訪者過去一年平均求診公立醫院急症室2.15次,逾兩成(21.4%)只求診一次,而超過六分一(17.5%)求診四次或以上。被問及上次求診急症室時,沒有前往私營診所求診的原因,逾半(54.6%)受訪者稱主因在於收費昂貴。

在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專職醫療等診症服務,受訪者使用專科門診較多。超過八成半(87.1%)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求診專科門診,超過三成半(37.8%)曾求診四至六次。

調查發現,受訪者使用專科門診較多。超過八成半(87.1%)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求診專科門診,超過三成半(37.8%)曾求診4-6次。(資料圖片/方家遠攝)

調查問及受訪者每三個月的各項醫療開支,結果反映受訪者的醫療開支一般不高,近五成(48.2%)受訪者每三個月使用公立醫院服務的開支少於100元,但有少數受訪者的開支較大,有5.9%人的開支多於1,000元,最高6,000元。

就醫管局現時的醫療費用減免制度,近六成半(64.2%)受訪者均不知悉沒有領取綜援的人士也可申請醫療費用減免。至於知悉醫療費用減免的受訪者中,約有四成(38.3%)曾作出申請,其中有一成多(16.1%)未能成功申請。

57.2%受訪者反對加公營醫療收費

有近四成(39.8%)受訪者對醫療費用減免制度表示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主要原因也在於申請程序繁瑣(63.7%)、全家成員須接受經濟審查太麻煩(56.0%)、醫療費用豁免制度宣傳不足(52.7%)等。

就公營醫療費用調整,近六成(57.2%)人不贊成,四成多(42.8%)則表示贊成。問到如政府確定調升公營醫療收費,有五成多(53.7%)表示基於其經濟能力,只能承受少於一成的加幅。

如政府最終加費 加幅上限應在一成內

發起調查的團體指,增加公營醫療費用有可能引起私營同時增加收費,當局須謹慎考慮,建議政府如最終決定要上調公營醫療費用,其加幅也應在一成以內。

團體也建議,當局應加強宣傳醫療費用減免制度,同時改善相關制度,包括宜按申請在職家庭津貼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上調醫療費用減免制度的各項限額水平、簡化審批程序及統一減免限期為十二個月等,並建議當局研究未有領取綜援但因病導致經濟壓力龐大的少數病人,提供額外支援及津貼。

團體指,增加公營醫療費用有可能引起私營同時增加收費,當局須謹慎考慮,建議政府如最終決定要上調公營醫療費用,其加幅也應在一成以內。(資料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