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九龍醫院逾40康復者做物理治療 三成人恢復至病前狀態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本港抗疫逾一年,至今累計確診個案破萬宗,當中不乏病情嚴重的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康復後活動能力仍較弱。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轉介了40多名康復者到九龍醫院,接受康復治療。九龍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徐英如稱,「佢哋失去自理能力,係推門都做唔到,有病人甚至喺張病床轉身都無力。」至今,九成半病人已康復出院,七成病人出院時的行動能力有明顯進步,三成病人的活動能力已恢復至患病前。
物理治療旨在改善康復者的呼吸及肌肉能力,種類包括呼吸運動、肢體訓練及拍痰等。病人出院前,物理治療師會為他們設計一套家居運動,按照其身體狀況調整運動頻率及強度。

九龍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徐英如(右)表示,該院接收逾40名初逾病人,年齡屆乎60至96歲,九成八人需接受物理治療。圖左為新冠肺炎康復者陳女士。(李澤彤攝)

自去年7月開始,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轉介活動能力較弱,或者有嚴重後遺症的康復者到九龍醫院留醫,接受康復治療。九龍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徐英如表示,該院接收逾40名初癒病人,年齡介乎60至96歲,九成八人需接受物理治療。徐說,不少病情嚴重的病人都出現肺纖維化,導致呼吸困難、氣喘及氣促;加上病人住院時長期臥床,以致肌肉萎縮,「佢哋失去自理能力,係推門都做唔到,有病人甚至喺張病床轉身都無力。」

活動能力回復不等同肺功能完全恢復

至今,九成半病人已康復出院,當中三分之二病人在九龍醫院治療不足一個月便可出院;七成病人出院時的行動能力有明顯進步,三成病人的活動能力已恢復至患病前。徐英如解釋,活動能力回復正常並不等同肺功能完全恢復,反而病人能透過物理治療鍛鍊呼吸及肌肉,補足肺部功能。她稱,多數病人都不會著眼於肺功能指數,而是著重自己能否做到個別動作,譬如上樓梯。

九龍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陳華殷稱,三類運動有助康復者改善呼吸。(李澤彤攝)

三類運動有助康復者改善呼吸

九龍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陳華殷稱,不少康復者的血含氧量偏低、有積痰、呼吸短淺及肌力下降,三類運動有助康復者改善呼吸。首先是呼吸運動,病人需善用胸肺擴張呼吸和橫隔膜呼吸,以紓緩氣促、提高呼吸效率。病人可運用「吸波仔」工具配合,當對著氣口用力吸氣並摒住呼吸,波仔便會懸在半空。第二是協調呼吸法,病人在預備動作時吸氣,用力做動作時呼氣,其後保持規律呼吸,有助改善日常生活推拉物件、提舉重物、轉換姿勢等。第三是排痰,物理治療師會透過拍痰和振動胸壁,協助病人排出痰涎。

另外,物理治療師亦會為病人度身訂造簡單的肢體運動和步行運動,協助他們訓練肌肉能力及平衡力。當病人的情況漸轉佳,訓練可加入肌力鍛鍊和帶氧運動,如踏單車等,以提升體能。

物理治療師會派發小工具給病人,回家練習呼吸。圖右為「吸波仔」工具。(李澤彤攝)

陳華殷又稱,病人出院前,物理治療師會為他會設計一套家居運動,按照其身體狀況調整運動頻率及強度,種類包括頭頸、下肢伸展、肌肉鍛鍊等。病人在家中可開啟HAGo流動應用程式,跟著影片做運動。部份病人亦會到醫院物理治療部繼續定期訓練,每一至數周訓練一次。

71歲的陳女士平時需服血壓藥,無其他長期病患,於去年7月中感染新冠肺炎,在伊利沙伯醫院隔離病房留醫個多月。她的病情嚴重,一度需插喉及聞氧氣。失去力氣的她無法進食、落床如廁,需兩名醫護攙扶才能勉強站立。陳女士憶述:「初初入院好唔開心,怕好唔返,喺醫院日日喊」,更因此要服用精神科藥物。她於8月下旬轉到九龍醫院接受康復治療,物理治療師每天為她拍痰,又帶著她走路、訓練肌肉等,身體狀況有好轉,在9月底正式出院。

至今,陳女士仍每周回到九龍醫院做物理治療,平日在家中也能每天踩單車機十分鐘。徐英如表示,她的活動能力已恢復至患病前的八至九成,陳女士自言「依家開心返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