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醫管局紙病歷到電子化 資訊主管:18醫院3年後變「智慧」

撰文:朱海棋
出版:更新:

「智慧醫院」是醫院管理局近年銳意發展的方向,不過倒數到上世紀時,科技仍未普及和完善,醫院運作只靠紙張傳遞資料,除了效率低,更不時遺失病歷令醫生無法準確判斷病情,威脅病人安全。醫管局成立30周年跟隨時代行走,投身公立醫院第28個年頭的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主管張毅翔,見證時代革新,病歷早已電子化,並增加AI技術睇X光片、機械人送餐,目的只為提升病人安全及醫療成效。他交出未來三年藍圖,期盼18間急症醫院都會蛻變成「智慧醫院」。

過往找紙本病歷花大量臨床時間

「排版(紙本病歷)有個問題就係得一套,病人入咗院我哋要等佢摷,等佢摷嘅時候可能摷唔到,或者佢摷到,原來佢有啲喺隔籬醫院,我哋就要去借排版,所以就要聯絡隔籬間醫院,你可能要打電話安排、寫封信、Fax(傳真)過去」,急症科專科醫生、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信息)彭育華分享,每日要在物流問題上周旋,花去大量臨床時間。

索取紙本病歷不單止浪費時間,張毅翔指醫生以往經常欠缺病歷下為病人診治,無法預計當中後果,今時今日絕對不會接受,「我無資料醫佢係唔啱㗎。」公立醫院早已將病歷電子化,每名醫生更手執一部平版電腦,資料運送、傳遞一掌完成,相信公立醫院較早年已減去七至八成紙張,笑言「唔知慳咗幾多棵樹」。他提出未來三年的願景,希望18間急症醫院的病房,都加設病人維生指數監察系統、病人資訊電子報告板等,變成「智慧醫院」。

AI看肺部X光片今年逐步醫院使用

醫管局在2018年11月,一周內收到瑪麗、威爾斯及瑪嘉烈醫院三間龍頭醫院通知,未有察覺病人肺部X光片有陰影,導致三名有惡性腫瘤的病人延遲醫治至少一年半,當年已提出用AI(人工智能)技術為醫生「執漏」。張毅翔交代最新情況稱,AI睇X光片的準繩度達九成,「提一個醫生就救到一條命,所以係值得做,我無呢個電腦系統無人提醫生,就有機會出事囉」,技術現時仍然試驗中,預計今年第二季逐步在醫院使用,不認為AI會取代醫護人員,AI技術只是充當補充角色。

革新是歷史的進程,但亦要走得穩妥。去年8月醫管局系統故障近一個半小時,醫護人員無法查看電子病歷。張毅翔指任何進步都有風險,醫院亦有後著,即使無網絡也可靠醫院內聯絡使用有關資料,但承認並不完善,上次故障時亦非完全可用,會再花心機補漏。

張毅翔指,非常重視病人資料及私隱,強調若出現事故「私隱專員唔會放過我哋」。(張浩維攝)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2019年引述不同公立醫院急症室醫護人員指,即使未有登入電腦系統,都可以獲取涉去年6.12衝突的傷者的資料,頁面更顯示「供警方用」。張毅翔反駁,「有人喺到亂講嘢,跟著大家就覺得係真」,經查證後強調事件絕非事實,「對病人資料、私隱我哋好緊張,我哋同私隱專員(溝通)好密切嘅,佢唔會放過我哋,我同大家講所以無發生咁嘅事。」

張毅翔今年加入醫管局第28個年頭,對醫療資訊科技感興趣,認為幫助病人富有滿足感,因外國大部分資訊系統是協助會計財務工作,但自己工作是幫助醫護、病人,笑言其資訊部門流失率較外界低,亦可能因「幫人計錢嗰啲係無(感覺),幫人救命幫病人就好唔同。」

天水圍醫院的保安巡邏機械人會在醫院外圍巡邏,保安人員可透過監察系統,連接機械人的前置鏡頭,實時取得影像,遇到突發事故例如有人暈倒時,可即時派員處理。(醫院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