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梓樂死因|虛擬實境系統展示周墮樓位置 案發現場搬上法庭
科大生周梓樂死因研訊今(18日)踏入第21日。為了讓陪審團更了解𦘦事停車場的環境並省去實地考察的時間,法庭首次計劃引入虛擬實境系統。是日研訊移師至法院會議室進行,室內放置了一塊約2米乘4米的螢幕,陪審團及梓樂父母戴上立體眼鏡觀看虛擬實境錄像。負責製作虛擬影像的政府高級化驗師在旁協助,並講解如何以點雲技術及360度錄像製作影像。研訊本月28日再續,鄭博士將分析疑為梓樂的黑影之墮下時間。庭上亦會綜合多段閉路電視錄影,呈現當日出現在停車場的人的走動路線。
死者周梓樂(終年22歲)去年11月4日凌晨1時許,在警民衝突期間,被發現倒臥尚德停車場A場二樓低層平台,延至同月8日不治。
高級化驗師製作虛擬實境
負責製作虛擬實境影像的政府高級化驗師鄭郁棋博士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他現時在政府化驗所主要負責罪案現場堪查,曾參與南丫海難獨立聆訊、2018年大埔道交通意外等。
以3D方法記錄
鄭供稱,就是次死因研訊作出獨立法證分析,包括到現場作詳細堪查及分析閉路電視錄影。他最初以筆記及照片記下鏡頭位置,並量度現場環境,之後亦再次返回現場用3D方法作記錄。
形容畫面似遊戲機
鄭續解釋如何以點雲(point cloud)技術及360度錄像製作虛擬影像。就點雲技術,鄭用3D雷射掃描器掃描現場環境,掃描器會將物件轉化成一點點,並記下每一點的座標及顏色。虛擬影像以1:1比例展示現場環境,並會呈現出距離與高度。鄭形容點雲技術的虛擬影像與真實場景極之接近,但由於系統以電腦運算,畫面「會好似少少遊戲機咁」。
停車場的情況及閉路電視拍到周梓樂的最後行踪。(詳看下圖)
點雲技術及360度錄像互補不足
至於360度錄影,鄭就利用3D錄像機拍片記錄現場環境,鄭指這會比點雲影像更加真實。不過,360度錄影的方法受制於拍攝角度,未能如點雲影像系統般,讓使用者郁動身體,自由地轉換畫面視野。換言之,點雲的互動性較高,而360度拍攝的影像會較真實,鄭認為兩者可互補不足。
在法庭會議室展示虛擬實境
過去20日,研訊一直在西九龍法院18庭進行,並於同層其他法庭設延伸庭,直播研訊。而法庭首次計劃引入的虛擬實境系統,則設予11樓會議室。由於是日研訊不設直播,僅可提供30個傳媒席及27個公眾席。
裁判官陪審團及家屬庭上使用
會議室中間放置了一塊約2米乘4米的螢幕,裁判官、陪審員及各方代表坐在屏幕兩側。使用虛擬實境系統的人需戴上立體眼鏡;就點雲影像,使用者要在立體眼鏡加上一支狀似「竹蜻蜓」的指揮棒,以令系統跟隨使用者郁動而轉動畫面視野。
鄭提醒,有時畫面轉動太快,使用者可能會頭暈,屆時除下立體眼鏡稍作休息即可。他又指孕婦、心臟病及高血壓患者、易暈船浪者及剛做完手術的人,不適宜使用虛擬實境系統。
案發於凌晨 場景亦顯示黑夜
陪審員及梓樂父母在鄭的協助下,輪流戴上立體眼鏡使用系統。鄭補充,虛擬實境系統主要呈現停車場三樓及二樓低層的環境,他沒有掃描整個停車場,畫面可見,二樓低層平台有一白圈,鄭表示他按照警方的資料,以白圈標示梓樂受傷伏地的位置。而畫面顯示黑夜場景,是因為案發時間為凌晨,他亦是在夜間前往現場掃描及拍攝。散庭後,傳媒獲准體驗一下使用虛擬實境系統,有記者表示略感頭暈。
鄭庭上稱,今年4月3日首次為製作點雲影像而往停車場及附近一帶視察,梓樂出事的位置有不少市民放下悼念物品,對記錄環境有些影響。及後警方通知他,領展清走了該些物品,他9月29日再去現場做第二次點雲掃描,並作360度錄影。他留意到領展在梓樂出事位置的行人道、牆壁及石壆漆上白油,但矮牆高度、鐵欄等結構無變。
案件編號:CCDI-932/2019(DK)
各證人講述事件的經過。(詳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