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至少12.2萬戶蝸居不適切居所 較去年增2.4% 逾7成為劏房戶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16日)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20周年進度報告,估算居於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數目為12.2萬個,當中有8.9萬戶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佔約73%。比較去年估算,當時指約有11.91萬個住戶居住於分間樓宇單位,即今年再增2900戶,上升2.4%。
根據今日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2020周年進度報告,估算全港有12.2萬戶的居住環境欠佳,當中約73%為居於俗稱「劏房」的分間樓宇單位的住戶,有約8.9萬戶;居於屬臨時構築物的單位的住戶有2.16萬戶。而與其他住戶共用單位的住戶及居於非住宅大廈的住戶則分別有5800及5600戶。
居不適切住所人數 連續三年上升
翻看去年的《長策》報告,當時估算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數目為11.91萬個,今年數目較去年多2900戶,升幅為2.4%。而當中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住戶數目為8.65萬,今年估算數字同樣上升2500戶,增幅為2.89%。而2018年發表的《長策》,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數目為11.66萬戶,即數字已連續三年上升。
陳帆:過渡屋已落成1000多伙「速度算快」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於記者會上指,未有絕對肯定理由解釋住戶數目的增長,估計與房屋供應緊張及經濟下行有關。在供應未至位前,政府會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紓緩不適切居所住户的居住壓力。陳帆表示,截至2020年10月,已有約12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落成,連同正研議的3400個單位,政府覓得的土地,足夠在未來3年提供約1.32萬個單位,與1.5萬個單位的目標1800個單位,陳帆強調會全力推進,務求達到目標。他又指,過渡性房屋於去年正式納入施政報告中,形容由去年至今已落成1000多伙「速度算快」,不過承認與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住戶數目有落差,需要時間去消化。
陳帆又指,留意到坊間有聲音建議租金津貼與租務管制並行,指推出租金津貼後或有業主趁機加租,若有租務管制「當然係好」,不過需要待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完成研究後,現時難作決定。
民主黨土地房屋發言人尹兆堅說,數字上升為預期之內,認為不適切居所住戶數字未見頂,甚至低估。他批評政府推過渡性房屋為「面子工程」,現時只有逾千伙房屋供應,與住戶數目相距甚遠,他認為政府應加快推租用酒店和賓館作過渡性房屋,而有關標準應宜鬆不宜緊,在符合結構安全、消防安全的要求下放寬法規。
政府公布最新長策目標 未來10年供應43萬伙 公營房屋首達標
未來5年逾9.5萬伙公營房屋落成 七成屬公屋 較長策目標少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