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最新長策目標 未來10年供應43萬伙 公營房屋首達標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16日)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20周年進度報告,更新長遠房屋需求推算目標,2021/22至2030/31年度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萬個單位。
政府在施政報告公布,首次達到《長遠房屋策略》覓得330公頃土地的目標。新一份《長策》周年進度報告推算,2021/22至2030/31年度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介乎40.5萬與45.1萬伙之間,中間數為42.8萬伙,較去年推算的中位數為42.5萬伙多3000伙。但經當局四捨五入計算後,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伙,與去年所訂立的目標相同。
其中,公營和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分別為30.1萬和12.9萬個單位,與去年的供應目標相同。當局預料,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總建屋量為10.1萬伙,較去年推算的5年期多4000個單位。
未來5年可供應10.1萬伙公營房屋
當局沿用2018年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的70:30比例,當中30.1萬個公營房屋供應中,「公屋/ 綠置居」單位佔21萬個,其餘的9.1萬個則為「其他資助出售單位」。截至今年9月,在2020/21至2024/25年度的5年期內,香港房屋委員會和香港房屋協會的公營房屋預計總建屋量為10.1萬個單位,包括7.05萬個公屋/綠置居和3.08萬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合共較去年推算的5年期多4000個單位。
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已覓得330公頃土地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較上一個10年期多4.4萬伙。31.6萬個單位中,主要來自新發展區項目、棕地群、收回部份粉嶺高球場等,預計約三分一會在第一個5年落成,當中大部分已完成諮詢、法定改劃等程序,當局形容有關項目的落成時間較確實;其餘的三分之二則會在第2個5年期落成,大部分土地亦已改劃用途,正待收地、清拆和重置等程序。但陳帆亦強調,上述工作有可能因不同原因而「拖延」。
至於私營房屋方面,當局預料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供應量約為9.2萬伙。
陳帆:達標非數字遊戲
政府施政報告中的公營房屋土地供應措施,不少與去年的《長策》重疊,外界質疑當局在無「新招」的情況下「篤數」,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多番重申,當局推算的房屋供應數字「絕對冇水份」,亦非玩弄「數字遊戲」,又指報告解釋土地供應的範疇較以往多,解釋了不同土地版塊,以及未來10年土地供應的情況,認為所有數字都有事實支撐。
被問大部份供應將在後5年才能落實,最後會否「走數」,陳帆強調對供應「有把握」,因為後5年的土地,已完成改劃等工作,形容是「踏出咗第一步」,若建屋過程順利便能達到目標,但他亦坦言若在諮詢階段遭地區人士反對,這些「不明朗因素」或會阻礙進度。
不少關注土地團體均要求政府發展棕地,發展局副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強調發展棕地亦是當局造地的重要措施,根據現時研究,新界約有1500公頃棕地,當中8成為私人業權,將會透過發展新發展區和個別公營房屋收回土地。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柯創盛指,《長策》無增加公屋的建屋目標,對此感失望。他指出,維持公營房屋30.1萬的十年目標,意味新公屋供應量每年只有約2.1萬,就算供應達標,再加上每年約8000個的「回收單位」,每年可供編配的單位亦只有3萬個。以現時約15.6萬宗一般公屋申請推算,若每年只有3萬個編配單位,申請人也要輪候5年才有機會獲首次配屋,與「三年上樓」目標,依然相距一大截。
他又指出,即使5年用地「有保障」,要每年建4萬個單位亦有相當難度,「因為過去差不多20年,都未見過每年4萬的建屋量,令人擔心「30.1萬的十年目標」只喺「講到做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