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黃錦星避談填海與減碳是否矛盾 環團斥講一套做一套
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強調不會放棄「明日大嶼」計劃,同時宣布力爭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27日)在記者會上,被追問大規模填海造島計劃,會否與減碳目標有抵觸。黃解釋,建築過程的確會用電及有碳排放,但最重要是在建設或設計上,如何做到低碳節能,避談填海與減碳是否矛盾。
黃又強調,會推動各個政府部門,包括發展局,在各項發展中邁向低碳,甚至零碳運作。
黃錦星今日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時,被問及「明日大嶼」的大規模填海造島工程,將會製造大量碳排放,會否違背碳中和的目標?黃錦星解釋,不同大型基建都要做環境評估,環保署會以專業態度審批。他指,香港最大的碳排放來源是用電,佔整體碳排放的三分二,認為無論是填海或是棕地發展項目,最重要是建設或設計上,如何做到低碳節能。他強調,會推動政府所有部門,在任何發展項目中,都盡量邁向低碳、甚至接近零碳運作。
黃錦星又指,香港有大量惰性建築廢料,在港幾乎沒有出路,要透過遠程船運往台山填海,當中產生不少碳排放,影響低碳轉型路線,日後於「明日大嶼」填海,則可免卻相關排放。
↓明日大嶼計劃概況↓
環團批評港府「講一套做一套」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認為,參考機場三跑相關的填海工程,約九成填料是來自內地,只有約一成來自本地,對黃錦星「明日大嶼」填海,可減惰性建築廢料運送碳排放的說法感諷刺,質疑港府「講一套做一套」。劉希望,黃錦星應說明透過什麼措施,令日後工程大致近乎零碳排放,例如是否在人工島上,預留空間作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只准使用單車或電動車等。
劉又認為,環境局責任是保護環境,過去不少環團已提及發展「明日大嶼」會對環境及附近珍貴物種的影響,局方不應對此隻字不提,又擔心環評漏洞會令工程通過,僅靠補償措施彌補,希望環評更具透明化,避免閉門造車。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早亦有請願行動,批評填海不但建造成本高昂,更會大幅增加碳足印,對整個生物多樣性及生態服務系統,帶來難以估計破壞。該會又指,項目將進行1,000公頃填海,在中部水域建造人工島,建築工程所產生的碳排放,包括填料採購和運輸,將大大地破壞政府對減碳的承諾。
垃圾徵費增加更多就業機會
至於重返立法會討論的垃圾徵費,黃錦星被問及有否信心通過時,他指,若僅靠政府措施,回收只會事倍功半,認為徵費是重要措施。政府推廣回收減廢即使有成效,亦不能相比。
黃又指,在疫情期間,經濟狀況一般時,市民或感困惑,為何仍要推出徵費。但他認為,徵費會做到專款專用,即徵收10億元,會撥10億元投放在減廢回收,屆時會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他又說,有政黨對此有正面回應,會加強對政黨遊說工作,希望爭取更多理解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