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發明新磁力共振顯影劑 有助診斷阿兹海默症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香港浸會大學科學研究團隊研發了嶄新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可顯示及探測阿茲海默症主要標記物「β-澱粉樣蛋白」在腦內的大小和數量,並有助抑制其積聚。浸大化學系教授黃文成表示,團隊進行小鼠實驗,發現新型顯影劑敏感度高,有效協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香港浸會大學科學研究團隊研發了嶄新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可顯示及探測阿茲海默症主要標記物「β-澱粉樣蛋白」在腦內的大小和數量。(張浩維攝)

浸大團隊利用含有金屬「釓」的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特別設計,附帶熒光花青素染料的矽塗層,可用於顯示「β-澱粉樣蛋白」的影像和數量。此顯影劑無毒、能穿透血腦屏障,並可快速從肝及腎臟排出體外,需時一至兩天。

浸大化學系教授黃文成稱,團隊進行了小鼠實驗,將顯影劑注射到其靜脈。團隊發現經改造的納米顆粒可與「β-澱粉樣蛋白」結合,增強磁力共振信號,其高敏感度有效協助診斷阿茲海默症,「影像好細都睇到出嚟」。另外,團隊發現此顯影劑有助抑制「β-澱粉樣蛋白」的積聚,並具保護神經的作用,黃相信顯影劑具治療潛力。

料需時5年改良及測試才能臨床應用

至於新型顯影劑何時能在人體應用,黃文成說,入侵身體的任何步驟,均須通過臨床測試,預計至少需要5年才能完成改良及測試,開始於人體應用。

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類型,現時沒有方法治癒,其病因未明。患阿茲海默症的特徵,是腦內積聚「澱粉樣蛋白」,又可稱為「老人斑」。此病症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臨床評估、認知測試和神經影響,但在症狀出現後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