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研究指本港物流用地不足 倡重置葵青貨櫃碼頭
團結香港基金今日(28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的重要經濟支柱,但由於土地不足,加上政府欠缺長遠規劃,使物業流業優勢漸失,甚至迫使物流營運商租用較平宜的新界農地,導致棕地出現。
報告建議,政府可遷置葵青貨櫃碼頭,藉此釋出住宅用地及升級港口基建,並可興建4個專用物流樞紐,以提供930公頃產業用地。
料工業用地需求大 需增1,300公頃土地
團結香港基金表示,在2009至2018年間,貿易及物流業所佔的本地生產總值已增長了51%,但已建設工業土地的供應,卻只錄得8%升幅,當中大部份均歸於棕地增長。在工業用地供不應求下,令業界營運成本高企,迫使物流營運商租用新界農地,導致棕地出現。
他們又預計,直至2030年,約有390公頃的棕地將被政府逐步收回重用,估計若要追上行業的增加價值增長,需增加1,300公頃的工業用地,即使將新增土地需求減半,短缺亦達650公頃,相當於本港現有三個工業邨面積總和的三倍,強調現時不單短缺住宅用地,政府長遠必須做好規劃,大面積增加土地供應,確保有足夠土地發展重點產業。
重置葵青貨櫃碼頭 提供790公頃地
團結香港基金表示,現時葵青貨櫃碼頭遠較其他的國際港口為小,令本港海運及港口業發展受限,若比較全球頂尖港口,港口貨櫃堆場面積最小,而新加坡的港口面積,更是葵青貨櫃碼頭的三倍以上。
研究發現,葵青貨櫃碼頭的港口後勤用地甚至無被充分利用,在周圍的59幅用地中,雖然總面積達122.6公頃,但有42.4%的面積沒有被善用,當中7.7公頃土地被空置,另有44.3公頃被用作露天停車場,有用地甚至已有20至30年無被善用。雖然政府曾對有關地塊作長遠用途規劃,但是大部分至今仍未落實。
他們建議重置葵青貨櫃碼頭至長洲南人工島,以創造機會升級港口基建,又指能整合大灣區內各主要港口。他們估算,連同周圍的工業用地及青衣南填海區,料合共可提備790公頃土地,可考慮作住宅項目等發展。
建議設四個專用物流樞紐
因應未來策略性產業的需求,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在新界發展四個專用物流樞紐,包括「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龍鼓灘和屯門西地區」、「新界西北地區」和「新界北地區」。
基金會認為,上述選址可加強香港物流業與大灣區和世界的聯系,為空運物流、電子商貿等提供930公頃用地,料可提供125,000職位。
基金會亦建議,政府可定期進行經濟策略檢討,制定產業政策,並應成立一個法定機構,專責推動物流業等策略性產業發展,亦能考慮上述物流樞紐內的土地分配機制,而非沿用公開競投土地「價高者得」的一貫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