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資產重臨】業主自保法:宜預留一年供樓款額

撰文:梁德倫
出版:更新:
負資產重臨,業主要留意自身供款能力,預留更多現金應付供樓。(資料圖片)

「負資產」三個字令港人聞之色變,1997年至2003年的慘痛歲月,當時破產、燒炭及跳樓自殺個案比比皆是。近年一般住宅按揭成數遠低於97年時間,且借貸者均需通過壓力測試,甚少同時持有多未供滿物業,加上就業市場穩定,即使出現少量負資產個案,市場仍算平穩發展。

提到負資產,最可怕的地方是遇上銀行「call loan」,即要求借款人提早還款,當業主無力償還,銀行便會收回物業拍賣。根據過往經驗,除非業主拖延還款、斷供,或被銀行查出收入驟減,甚至以物業作抵押,向財務公司借二按等,才有機會被「call loan」;否則業主按時供款,不論物業市值如何改變,銀行極少因物業是負資產,要求業主提早償還按揭貸款,且隨着貸款金額逐步縮少,業主便可以脫離負資產行列。

除非樓市大跌近半,否則市面上應不會出現十多年前數以十萬計的負資產個案。(資料來源)

要應付負資產情況一旦出現,業主應預留一筆現金儲蓄,扣除裝修費後,該筆現金最好足夠應付至少一年的供樓開支,以免經濟逆轉或失業時斷供物業,令一切化為烏有。

不過,本港業主現時暫毋須太過擔心負資產問題,因為現時物業市場與97是「兩個世界」,當年一般住宅按揭成數上限為九成,按息高達9至10厘,加上沒有壓力測試,只要供款不超過月入一半,貸款即可獲批。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樓市急速滑落,業主便容易出現資不抵債。而金管局近年逐步收緊按揭指引,平均物業按揭成數低於55%,遠低於97年,且借貸者均需通過壓力測試,加上就業市場穩定,估計樓價大跌逾45%,才會令負資產個案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