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膠去哪兒】回收不足廠商進口外國膠撐營運 中央收膠起步觸礁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香港01》早前用GPS追蹤被回收的膠樽去向,發現逾六成屋苑回收的膠樽,最終運到堆填區或廢物轉運站。這邊廂屋苑假回收,那邊廂有回收廠面對收不夠膠的情況,有從外地入口廢膠撐起營運。
政府今年以東區、觀塘及沙田為試點推行「中央收膠」,料提升這三區一半非工商業廢膠回收量至每年約1,300公噸。有承辦商靠經濟誘因增回收量,但在擴展回收點時被以「疫情」或「有人做緊」為由拒絕,初起步已觸礁。即使有回收商服務逾500個屋苑,仍面對長期收膠不足,每月平均僅收到約200公噸,但為應付工廠營運,約八成處理的廢膠依賴外國進口,但來貨價貴一倍,嘆市民回收意識仍不足。
「廢膠去哪兒」系列之一

「廢膠去哪兒」系列

(一)回收不足廠商進口外國膠撐營運 中央收膠起步觸礁

(二)棄樽變貴價膠重生出口台灣 回收商盼可在本地重用

(三)日處理量升若回收不足廠房倒閉 堆填區成唯一歸宿

2018年本港塑膠回收率跌至7%,創近年新低。(曾梓洋攝)

屋苑婉拒 承辦商未達政府要求回收點數

廢紙回收「有價」,但廢膠則非人人願收,為打破回收困境,環保署推行為期兩年的「塑膠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先導計劃」,以服務合約形式聘請承辦商向區內公私營住宅、學校、社區回收中心等提供免費收膠服務,進一步處理後製成塑膠粒原材料及循環再造產品,再轉售出口或供應本地市場。

劉財記紙業成沙田區的承辦商,預計今年第三季展開服務。回收塑膠逾廿年,董事長劉耀成首次入屋苑「收膠」,有屋苑以「已經有人做緊(回收)」為由婉拒,努力遊說仍未達到政府要求至少70個回收點的一半。

不少市民擔心回收物被當垃圾棄置,劉耀成稱著重服務承諾,強調「有工廠喺度,需要膠,就會出力去收,量多先有盈利」,也會向屋苑清潔工著手,希望以少許的經濟回報提升回收效率。對於胡亂棄置問題,除了加強宣傳教育,他只能盼望居民知道回收商是「劉財記」,靠公司形象及口碑挽回市民對回收的信心。

劉耀成與本地投資者合資3,000萬元從台灣引進全自動化機器,把本地PET膠樽轉化成食品級無菌原料。(歐嘉樂攝)

能否與回收舖合作 環保署說法不一

除了落區收集,他認為與前線回收商合作同樣重要,皆因這些街舖有小型打包機,可解決存放問題,「打包一件約100公斤,已經有約5,000個膠樽」,也要增加拾荒者回收動力。他原計劃以「一蚊一公斤」經濟誘因鼓勵拾荒者回收膠樽,連同回收舖利潤及運費,把回收成本控制在每公噸2,000元以下才有微利可圖,但環保署要求他證明從街舖回收的塑膠是來自家居,否則希望承辦商集中處理屋苑廢膠,他不禁嘆「要收多啲膠都要擴大到個網絡」,無奈下暫時打消念頭。 

環保署解釋指先導計劃沒有包括工商業處所及前線回收店,但另一邊廂,又容許東區及觀塘區承辦商俊成環保有限公司與回收舖合作,以每公斤1.2元回收塑膠。俊成總經理方文金表示,只要有分類、街舖承諾提供的塑膠不是來自非服務地區及工商業處所便可納入計劃,主要講求信任,做法亦獲環保署同意。《香港01》再作查詢時,署方稱沒有補充。

俊成在今年1月展開東區服務,至今有85個回收點,方文金透露上月開始與兩間回收舖合作,回收量佔極少數。隨疫情稍緩和,俊成上月回收約17.5公噸塑膠,他稱有信心達致第10個月起每月至少回收30公噸的標書要求,也期望與其他回收商百花齊放。

+1

依賴外國供膠 嘆港人環保意識未夠

「中央收膠」仍在起步階段,社區回收量未盡如人意,有人更要向外國買廢膠加工。瀚康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收集全港逾500個屋苑廢膠,亦有向清潔工提供經濟誘因,但平均每月僅回收到約200公噸,只能滿足工場營運所需的兩成,其餘的膠則靠外國入口。

市場總監郭志遠解釋,市民環保、分類意識仍不足,加上存放膠樽需要較大空間,屋苑清潔工寧願執鋁罐、紙皮,也不要膠樽;但即使向清潔工提供少許補貼,回收量仍有限,以觀塘寶達邨為例,一個月回收數公噸塑膠,已是服務的屋苑中表現最好。

工廠八成處理的塑膠來自澳洲、日本或東南亞地區,以1及2號膠為例,來貨價每公噸達1,700港元,郭志遠直言「如果香港有足夠貨量,當然係香港貨賺得最多」,約800港元一噸「本地貨」較「外國貨」平一倍,但嘆言「冇誘因,叫市民突然間幫你執晒啲膠樽出嚟,真係冇乜可能」 。

郭志遠表示,即使進入民居收膠,但本港塑膠回收量長年不足,只能依賴外國供應廢塑膠再加工。(曾梓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