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2020│中史卷考抗日戰爭 資深中史科老師:試題設置無問題
中學文憑試中史科今日開考,必答部份有分題涉及抗日戰爭歷史,並問及考生是否同意試題資料中的日方政治宣傳品觀點。有資深中史科老師分析,整份試卷無觸及政治「紅線」,觀點題設置沒有問題,並屬於是常見題型,考生能夠根據史實闡述不同意見。不過在歷史科爭議下,他相信對不少考生、特別是修讀中西史考生造成心理壓力,不希望今次政治爭議「燒埋」中史科,期望政府還學界寧靜空間,以安心培育下一代。
在歷史科史題將被「DQ」陰霾下,中史科卷一及卷二今日開考,卷一必答部份有分題考及抗日戰爭史,試題資料引用中日兩方的宣傳品,中方角度的海報標語是「萬眾一心誓滅倭寇」;日方角度的傳單則提及「華北華中的日軍完全連絡」、「徐州失陷了」。三條分題分別要求考生指出兩個宣傳品描繪的日軍形象有何不同、分析為何有不同描繪、是否同意日方傳單中的觀點等。
中史老師:抗日戰爭題值3分難發揮
教協理事、資深中史科老師陳仁啟認為,考題設置沒有問題,日方的官方傳單是想表達日方大勝,中方大敗的訊息,考生可以回答同意,並以日方侵華首階段憑先進軍備、速戰速決策略下獲勝作解釋;考生亦可答不同意,並舉出中國以持久戰策略對抗日軍,最終獲勝作為論據。不過,他認為,該題只有3分,考生難以發揮。
歷史科爭議令考生心壓壓力大
陳仁啟認為,這類觀點題是中史常見題型,考生能夠根據史實闡述不同意見,不過在歷史科爭議下,相信對不少考生、特別是修讀中西史考生造成心理壓力「驚會踩地雷。」他指,不希望政治爭議「燒埋」中史科,期望政府還學界寧靜空間,安心培育下一代。
至有意見認為題目未能達到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的課程目標,資深中史科老師陳志華則指,這並非考評局中史科評核目標。陳仁啟亦認為,筆試目標是分辨考生對學科知識及技能的掌握,以分辨能力高低,惟難以辨識及考核考生國民情感及態度。
文化大革命題爆冷再考 題目直接
另外,中史卷一乙部其中一條選答題則考及文化大革命,包括要求考生根據考卷資料,援引史實分析這段歷史背景。陳仁啟指,文化大革命是以往中史卷熱門題,去年已經考及,今年「爆冷」再考,形容是「嚇一跳。」他指,三個分題問法直接,「勤力學生背晒書,就會答得好。」
整體而言,陳仁啟及陳志華認為,中史科兩卷考題分題多、佔分「細碎」,又多引用漫畫資料,且重視考生對史實的掌握,解說歷史背景、辨別史料真偽的能力,反而較少個人意見闡述的題目。陳志華認為,可以增加「同意或不同意」的觀點題,加強考核考生分析力。
另一資深中史科老師高志勇認為,史料比較細碎,考生須花時間消化,但今年題目「大路」,考生易選擇題目作答,不過首次發現有題目要求考生考書名,引述一段資料,考及著作出處。
考評局:抗日戰爭題是學習重點 歷屆不時設題
考評局回應指,抗日戰爭是高中中史課程的學習要點之一,過往文憑試不時就此設題,今年卷一擬設三道題目,其中一條分題要求考生評估日軍傳單所展現的觀點是否可信,並展示對抗日戰爭期間徐州會戰,包括台兒莊戰役的理解。考評局指,這三道題目旨在評核考生對抗日戰爭的理解;題目設問內容,亦見諸於一眾教科書及其他相關著作,符合考生一般認知。而歷屆有關抗日戰爭的題目,亦與學生從民族、文化的角度建立對民族、國家的認同感及歸屬感的課程宗旨相配合。
考評局十分重視教育界的專業意見,每年公開考試後,文憑試各科目都會進行不同形式的檢討,包括教師問卷調查、海外審查、試卷質素審查,以及科目委員會的試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