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考評局科目委員會專責檢討 主席:題目應改列選答題
2020年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世史科)涉及中日關係的試題引發風波,題目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教育局早前要求考評局取消相關試題。
課程發展議會—考評局歷史委員會主席劉智鵬接受訪問時,重申該試題設題上已屬錯誤。他認為,相關題目字眼應微調,改為「1900-45年,日本對華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並應將其列入卷二選答題之一。
指題應改為「日本對華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劉智鵬日前接受《香港01》訪問,他認為涉事題目的用語存在「Offensive(冒犯性)」及傷害性,設題上已出現錯誤。他認為,相關題目可以改成:「1900-45年,日本對華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他解釋指「影響」涉及很多方面,可由學生自行作答,而此題應該放在卷二選答題。被問及是否需要檢討歷史科試卷考核模式,劉智鵬認為,卷一必答題的設計理想,整體能配合教學。
劉智鵬指出,課程發展議會──考評局歷史委員會主要討論出題模式,試題資料、問題是否恰當等。他承認,在目前爭議情況下,考評局歷史科委員會並無諮詢角色,委員會通常要到每年10月,取得整科考試的詳細數據及考生表現後,才討論及檢討試卷,他形容科目委員會的工作如同「驗屍」。
劉智鵬表示,他曾在高級程度會考(A-Level)時期擔任中史科試卷審核工作,開始審核試卷前需簽署保密協議,過程中會獲得一系列題目,他負責給予試題意見。但在正式開考之前,都不會知道實際考題內容。
考評局早前表示,歷史科設有「審題委員會」,委員的背景有大學教授、具豐富教學經驗的中學教師及/或校長、課程及學科專家等,依據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與《評核大綱》擬定試題及評卷指引;經詳細討論,「審題委員會」成員一致接受之後才正式定稿。考評局強調十分重視教育界的專業意見,每年公開考試後,包括歷史科在內的文憑試各科目都會進行不同形式的檢討,包括教師問卷調查、海外審查、試卷質素審查,以及科目委員會的試後檢討。
考評局續指,科目委員會成員包括科目教師,大學教授以及教育局的課程專家,檢討範圍包括試卷及評卷參考是否符合課程宗旨和考核目標、 試題水平、評核基本知識與高階能力之間的平衡、試卷用詞、評卷指引的清晰和恰當程度等。檢討結果均會提交負責來年考試的「審題委員會」跟進,讓他們在擬題時作參考,以確保試卷的質素及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