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考生:取消試題不公平 教聯會黃均瑜:或致外交風波

撰文:麥凱茵
出版:更新:

文憑試(DSE)歷史科卷一當中,有試題為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試題引起爭論,教育局長楊潤雄昨(15日)表示,有關試題有引導性,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造成大量喪生的國民感情與尊嚴,取消該試題。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今早(16日)批評,題目是淡化日本侵華,並不適當。但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則認為,題目是要考核學生反擊論點,教育局應該明白考評局出題的方式,不應該因用字而變得敏感。

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世史科)周四(14日)開考。今屆卷一第二題舉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詢問考生是否同意此說法,並須解釋答案。試題引來建制派議員及教育評議會批評。

考生:用了20分鐘作答 其他題目少了時間

教育局決定取消題目,會造成什麼影響呢?聽眾梁小姐是今屆的歷史科文憑試考生,她認為自己答C題也發揮得不錯,「我用咗20分鐘,可能答其他題目係會少咗時間」,覺得突然取消題目做法並不公平,擔心影響成績。

未知是取消全題題目或只是C題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也指出「有考生會花很多時間答一道題目,影響其他答題嘅發揮,或者有部分考生擅長嘅範圍不同」 教育局是取消全題,或是只是取消C題,仍未有定論,「做法魯莽。」

教聯會黃均瑜則同意取消題目,雖然他明白取消題目或影響部分考生,但今次是不合理,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也發聲,「遲下我哋去指責日本淡化侵華,人哋拎返題目嚟講?取消試題係兩害取其輕。」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歷史科討論利多於弊的題目是常見。(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葉建源認為,今屆的題目討論利多於弊在歷史科題目中是常有,過去也有問過毛澤東、鄧小平等在中國做法是否利多放弊。

他解釋,題目提供兩份的資料只涉及1905年及1912年,但題目是問到至1945年間,故考生必須提及日本侵華,否則無史實支持,分數相當低 「答咗日本侵華仲點利多放弊」,認為教育局不應該因用字而感到敏感,「你要反擊個題目。」至於同一題目中的分題A及B是較容易,C題則是要思考的問題,「點解有啲人喺5**呀?因為佢答到C題囉。」

黃均瑜反駁題目或會引起外交風波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不同意說法,批評題目是淡化日本侵華,強調在殖民年代類似的題目無可能出現,「好似英國時期都少提及鴉片戰爭,出呢啲都會擔心中國不滿。」他又認為,若相同題目在日本出卷,中國外交部一定會作出抗議,香港人也會感不滿。

他指出,今次題目可能會引起外交風波,批評考評局的敏感度不足「我哋係大學入面做學術探討,可以接受。但你放喺公開試,係公開㗎嘛,令民族傷痛加深。」他覺得,普通歷史與引起傷痛的題目不應該同一處理方法,強調要慎重出題,「無話指定邊啲唔出得。」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資料圖片 / 鄭子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