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求存|電影製作停頓 《十年》導演歐文傑籲窮則變、變則通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全球有如被按下暫停按鈕,工作、日常生活都要停一停。對不少人而言,今次是嚴峻處境,但對曾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歐文傑而言,疫情為創作人帶來歇息空間,有更充裕時間靜下來創作、做資料搜集。
「其實今次對我哋嚟講仲係好嘅影響,做多啲深耕細作」,歐文傑直言疫情造就思考機會,令創作力更大。不過他亦明白行內不少人面對零收入困境,提出行內人或可暫時轉型嘗試不同工作,「我提出呢樣嘢實被人鬧,但有句說話係『窮則變,變則通』,改變下心態或者有其他收穫」。

疫境求存之電影業界系列:

電影製作停頓 《十年》導演歐文傑籲窮則變、變則通

憑《金都》奪金像獎新晉導演 黃綺琳憂上映無期

今年僅開拍兩部電影 停製作幕後零收入 冀投資者出手

曾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歐文傑認為,疫情為創作人帶來歇息空間。(盧翊銘攝)

疫情下可反思創作:逆境更加逼到一啲嘢出嚟

《十年》、《樹大招風》都是近年具代表性的本地電影,歐文傑同為兩套電影的導演之一,更憑《樹大招風》獲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項。屢獲殊榮,但他卻是十分率性,穿上拖鞋做訪問;說話直白,亦不時大笑。

他接受《香港01》訪問時解釋,因電影行業中崗位不同,幕後人員一年可參與三至四套電影的拍攝工作,但導演等創作人可能兩至三年才有一套作品。因此疫情對他而言,更帶來正面影響,更多時間進行創作,「資料搜集個啲無大影響,反而可以反思到創作點做」。

在逆境下,歐認為更可激發創作:「太平盛世、嘻嘻哈哈唔會諗得太多,舒服未必係最理想創作環境,逆境更加逼到一啲嘢出嚟」。疫情亦改變平日工作模式,歐文傑形容往日有如「困獸鬥」一樣,與其他創作人在辦公室中不停做資料搜集。現時則可留在家中,以視像方式溝通,「傾完就收線,多咗時間睇下片、做下其他嘢」。

有啲嘢(工作)可能同本質好唔一樣,但當你可以轉變一下心態嘅時候,可能都會得到其他嘢,尤其對創作人嚟講生活就係藝術,香港人更加係出晒名有彈性。
歐文傑

冀政府支援須適時

港府在疫情中對電影業幫助較少,歐認為本港電影業對投資者而言有太多掣肘,「又賺唔到錢又唔開心,太多嘢令投資者卻步」,建議政府長遠應有更多政策支援,如免稅等。短期內應向電影業,尤其「無工開」的人員提供支援,但歐強調支援須適時,「一棵植物就死,三個月之後先淋水有咩用?」

拍《樹大招風》四年零收入

他認為電影工作者不應寄望政府資助可解燃眉之急,反而應思考或可以先轉型嘗試其他工作,並大笑稱「我咁講實被人鬧!」歐以自己為例,坦言創作《樹大招風》時有四年時間零收入,因此為小朋友補習、到會計師樓拍片及大學教書等幫補生計,「都有啲覺得好似唔啱,明明我係導演、編劇」。

但在兼職的過程中,歐卻有不同的得著。「幫小朋友補習中文要用普通話,所以先有創作《十年》入面「方言」嘅念頭;會計師樓拍片都要著晒西裝,好唔慣,就將呢啲感受擺入《樹大招風》」。他勉勵同行雖其他工作性質與電影業不同,但改變心態或有其他收穫。

希望業界現時可「由頭耕好呢塊田」

近年本港與內地合拍片湧現,但疫情下合拍片首當其衝要暫停。歐文傑認為合拍片原本並非問題,可提供多一個機會給業界,但如果只剩下合拍片,或合拍片令本地電影減少,問題才出現。「究竟合拍片係咪出路?相信業界經歷完社會運動同疫情都會返香港,因為內地資金上,或者對香港導演都有芥蒂」。

歐形容香港電影已是一塊「瘦田」,希望業界現時可「由頭耕好呢塊田,但係種好塊田不單止靠新一代導演,好依賴前輩返嚟將香港電影再發揚光大」。他指新舊導演一起拍更多本地電影,重新建立香港電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