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初乳含大量抗體應把握時機餵B 哺乳顧問教餵母乳三個貼士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母乳含有天然抗體,活免疫細胞、酵素等,可為新生嬰兒提供全面的營養,增強體質;而母乳哺餵更能增強母嬰之間的聯繫,促進嬰兒的腦部發展。新手媽媽岑女士在生產後3日仍未「上奶」,一度想以奶粉代替餵哺。港怡醫院護理經理、國際認證哺乳顧問許韻琴表示,產婦前3、4日未「上奶」屬正常情況,可以按摩方式催乳;另外,生產後應盡早餵哺母乳,因初乳含有大量抗體,是嬰兒的「第一道防線」。以下文章助新手媽媽一文看清餵奶貼士。

岑韻婷(右)是一位新手媽媽,產後三日都未「上奶」,一度曾想放棄全母乳餵哺,以奶粉代替。(袁澍攝)

初乳益處多 應盡早哺餵

36歲的岑韻婷是一名新手媽媽,在生產前她惡補不少育兒知識,知道母乳餵哺的好處,亦計劃全母乳哺餵。半年前女兒在港怡醫院出世,然而岑在首三日都未有「上奶」,心中不免焦急,再加上女兒黃疸指數較低,令她一度想以奶粉代替。幸而有醫院經驗豐富的護士整晚多次幫她按摩乳房,第四日終於奶水充足,可以滿足女兒的需要。她表示自己曾聽說坊間有催乳師,在按摩時手法較重,「有時新手媽媽痛到流眼淚,都未必有用。」

港怡醫院護理經理、國際認證哺乳顧問許韻琴表示,孕婦在懷孕中期就會製造初乳,分量不多,大部份媽媽不會感到乳脹,岑女士的情況十分正常。即使分娩後未有上奶,亦應該盡早餵哺。她指,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體,是奶粉無法代替的;另外初乳少而稠,更有助於嬰兒學習協調吸吮、吞嚥及呼吸的技巧。她亦表示,坊間對於催乳存在誤解,認為大力按摩才有效果,事實上容易傷及乳腺等組織。

港怡醫院護理經理、國際認證哺乳顧問許韻琴,入行超過20年,她指餵哺初乳好處很多。(袁澍攝)

嬰兒呱呱墜地後,便要適應母體外的生活。入行20多年的許韻琴指,新手媽媽產後難免情緒不穩定,餵母乳知識也可能有誤。針對剛剛生產的新手媽媽,許韻琴提醒以下幾點:

1. 黃金首小時:肌膚接觸延續母體內溫馨感覺

生產結束,不少母親都顯得疲憊,會錯過「黃金首小時」與嬰兒親密、熟悉的時間。然而首小時內可以與初生嬰兒肌膚相親,讓嬰兒聞到母親的氣味、享受第一口母乳,都會延續母體內溫馨的感覺——一方面為嬰兒保暖,穩定心跳與呼吸,另一方面,也能穩定嬰兒的情緒、增強哺乳媽媽的噴奶反射,幫助乳汁排出。

2. 如何餵哺:由嬰兒主導 吃完一邊乳房的奶再換另一邊

每個嬰兒都有自己吃奶的節奏和需要,而非有固定的時間。不論母乳還是配方奶粉,都應由嬰兒決定何時開始及停止,毋須按時。餵哺母乳時,產婦可以採用不同姿勢,但要保持背部、前臂和腳部都得到充分承托,而嬰兒則要面向乳房,頭身保持一線,母嬰腹部緊貼。許韻琴表示,BB應該吃完母親一邊乳房的奶再換另一邊,由於前五分鐘的奶水成份主要為糖和水,而其後的奶水則為脂肪,要確保嬰兒都吸吮到才最佳。

父母亦需要了解嬰兒發出的肚餓信號:嬰兒張開嘴巴、吮吸手指、或者哭鬧時都可能是肚餓,而吮吸變慢、手腳放鬆、自行離開乳房都是吃飽的信號。

3. 預防乳腺炎:從防乳管閉塞開始

經過首3至5個星期調節,餵哺母乳已有規律,奶量亦進入穩定期。如果感到乳脹,可能是奶量太多,令患上乳管閉塞、乳腺炎的風險增加。除了要確保嬰兒正確吸吮乳房、保持穩定哺餵規律之外,如果感到乳脹,媽媽們可以凍敷乳房來紓緩腫脹和疼痛,餵哺時亦可以轉換不同姿勢餵哺,確保不同位置乳管保持暢通。遇上乳管閉塞或乳腺炎時,嬰兒的有效吸吮往往最能夠暢通乳管。

港怡醫院2018年加入「愛嬰醫院」行動,現已獲得第二階段的證書。醫院助理護理總監林彩雲表示新手媽媽情緒不穩定,不僅家人需要支持她,周邊的醫護人員也需給予鼓勵。(袁澍攝)

港府近年來致力推動母乳餵哺,港怡醫院亦於2018年加入「愛嬰醫院」行動,提供產前至產後一條龍的餵哺諮詢服務,另外亦設置24小時母嬰同室,協助產婦餵哺母乳。醫院早前已經獲頒第二階段的證書,2019年的全母乳餵哺率達到19.3%,是其他私家醫院高約10個百分點。港怡醫院助理護理總監林彩雲表示新手媽媽情緒不穩定,不僅家人需要支持她,周邊的醫護人員也需給予鼓勵,「醫院,從醫生到護士,甚至工作人員都是baby-frien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