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燈柱】市民憂變「警察國家」 莫乃光:政府應作公眾諮詢

撰文:鄧穎琳 彭毅詩
出版:更新:

政府早前開展為期3年的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上月已率先在觀塘區進行50枝智慧燈柱的安裝工程,預計相關工程於今年內完成。有市民今早(17日)致電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時直言,對智慧燈柱抱很大懷疑,憂心香港會成「警察國家」,市民受到監控。
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強調,現時收集到的資料只供相關部門使用,不會交給執法部門,又透露當局正整理資料,將盡快公開智慧燈柱的位置、設備及功能等;並最快於一個月內邀請約十名專家成立委員會,研究餘下功能及技術,確保不涉私隱問題後,會公開資料,希望可釋除市民疑慮。

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為期3年,在中環和金鐘、銅鑼灣和灣仔、尖沙咀、觀塘和啟德發展區,分階段安裝約400支智慧燈柱。(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在試驗首階段,智慧燈柱以收集天氣、環境及交通數據為主;至於以全景攝像機協助環保署紀錄非法傾倒車輛、讓運輸署收集車牌號碼及提供車速數據的藍牙交通探測器功能將「暫緩」使用。然而,有關做法仍未能令大眾釋疑,有聽眾指出,港府至今未答允示威者的五大訴求,直言對智慧燈柱抱很大懷疑,憂心香港會成「警察國家」,令市民受到監控。該名聽眾認為,在實行真普選前不宜使用有關燈柱。

莫乃光:民情有變、政府應舉行大型公開諮詢會解釋

出席港台節目的立法會議員莫乃光直言,現時市民對政府不信任,質疑政府透過智慧燈柱監控,在民情改變下,問題不能單以技術角度解決,建議政府不應只諮詢專家委員會,而應舉行大型公眾諮詢,向市民解釋;同時須公開每條燈柱的功能。

楊和生亦認同,設立智慧城市須確保市民私隱得合理保障,他解釋,智慧燈柱將廣泛於全港九新界設立,若鏡頭具高解像度,畫面太清易變追蹤,涉私隱問題。他認為,目前政府只使用燈柱收集交通及天氣數據是可接受,毋須拆除智慧燈柱,惟政府應提高透明度,將技術與業界分享,由專家研究做法是否合私隱保障。

黃志光:「暫緩」燈柱部分功能屬專業判斷 將盡快公布智慧燈柱位置及功能

助理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今日早上先後在兩個電台節目中解釋試驗計劃時,被問及「暫緩」燈柱部分功能是否與修訂《逃犯條例》風波有關、需重新檢討具爭議項目有關,他解釋當局留意到社會對私隱的關注,強調有關決定屬「專業判斷」,未必與其他事有關,又稱正整理資料,將盡快公布智慧燈柱的位置、設備及功能。

黃志光又說,當局最快在一個月內邀請約十名專家成立委員會,研究智慧燈柱的其餘功能及技術,考慮私隱保障後,再研究如何加強溝通及發放資訊,以釋除市民疑慮;他重申落區安裝前會到地區諮詢,聽取市民及區議員意見。

智慧燈柱為內地社會信用體系「鋪路」?莫乃光:市民憂慮可讓政府知悉民情

黃志光強調,現時收集到的資料只供相關部門(如天文台、運輸署等)使用,不會交給執法部門;至於其他部門在申請法庭許可下,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需否交出片段?黃志光稱,手上無詳細程序的資料,「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人機構,均需據法律程序配合執法機構進行涉及違法行為的調查」。

有意見質疑,新一代智能身份證引入的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用作監控市民,在智慧燈柱配合下,可為內地正試行的監控大眾的社會信用體系「鋪路」。黃志光重申,有關技術不會收集任何數據,只是用作定位及接受信號,如方便遊客得悉所在位置及鄰近景點。而莫乃光亦指出,在香港現行法例下,監控社會系統將觸犯人權、私隱等條例,料現時難以實行,但認為網民有憂慮非壞事,可讓政府知悉民情、「別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