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體系】安裝智慧燈柱惹監控憂慮 楊偉雄:無人面識別功能
廣東省本月初發布《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包括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引起港人熱議,及擔憂各區安裝智能燈柱是收集個人資料。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16日)出席活動時主動解釋,安裝智慧燈柱目的是配合5G發展,及收集城市數據,包括交通情況、空氣質素,強調屬「開誠布公、具透明度、分享型」,並非收集個人資料。
大灣區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及粵港澳警務合作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早前於社交網站澄清,指該措施與香港無關,絕對不會在本港實施。此外,近期在各區安裝的智慧燈柱,配有監控攝錄鏡頭,惹來公眾擔憂是收集個人資料。
楊偉雄表示,政府於2017年推出的《智慧城市藍圖》,已提及安裝智慧燈柱,目標設置約400支,以配合5G發展,「(5G)一定要佈滿基站,才能運行。」而過程亦已諮詢立法會及區議會,「但仍有市民擔心,我們會繼續講解工作。」他指,智慧燈柱只是收集城市數據,如交通情況、空氣質素等,屬「開誠布公、具透明度、分享型」,方便市民了解城市狀況,促進創科發展,強調不會收集個人資料。
楊偉雄又解釋,明白大眾關注私隱問題,「我們每做一步都會諮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設計智慧燈柱亦依照《私隱條例》規定做。」他強調:「我好清楚與大家說,燈柱沒有人面識別功能,而收集的數據亦不會向第三方分享。」他指,數據收集過程會做到「公平、公開、公正」,着公眾無須過份擔心,及後會請專家就係簡介,「保證不會侵犯私隱,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達成共識。」
中國內地近年全方位監控民眾的一言一行,在全國範圍內已設立數億個監控鏡頭,部分配合人面識別技術,即時分析民眾身份,除了應用於刑事和政治案件,民眾違規過馬路亦會被監控,更有地方將民眾身份和資料即時展示在大屏幕上。內地的監控鏡頭,亦會配合2014年開始逐步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對評鑑分數未達標準的人民,施加更多的限制,包括無法購買機票或火車票,無法貸款等,更會「連坐」影響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