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學生輕生涉學習適應 僅2成學校中一銜接課教壓力管理

撰文:廖潔然
出版:更新:

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今日(22日)向教育局提交中期研究報告,認為學生輕生的成因主要來自生活壓力及情緒問題,與教育政策無直接關係。
報告指出,過去3年34宗學生輕生個案中,有6成涉及轉校、留級等學校適應問題;而教育局調查發現,只有2成中學的升中銜接課程有教學生如何處理壓力。
委員會建議,日後加強為中一和中四學生提供適應課程、容許學校申請優質教育基金為學生舉辦精神健康活動等。

防止自殺委員會主席葉兆輝(右)表示,居於劏房或臨時屋的學童,心靈及成長會受頗大影響。(資料圖片)

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今日向教育局遞交中期研究報告。委員會分析過去3年一共34宗本地學生自殺個案,發現學生輕生成因主要是來自生活壓力,例如學習或家庭適應困難、人際關係等四大因素,但與教育政策無直接關係。

報告指出,逾9成學生輕生個案涉及多於一個原因,整體而言有47%涉及多於2個因素。在34宗個案,6成涉及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一半涉及家庭問題。

6成學生輕生個案涉適應問題

不過,報告引述教育局4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受訪學校大部分均有辦中一銜接課程,卻只有2成會教學生壓力管理或精神健康相關課題。

及早識別高風險學生

委員會就預防方案提出幾項建議,主要圍繞精神健康教育及識別高風險學生。短期措施方面,委員會建議:

1. 簡化優質教育基金申請15萬元以下項目的程序,支持學校改善師生對精神健康的認知及討論。

2. 安排教育心理學家為教師提供培訓,讓教師當「守門員」照顧有輕生念頭的學生。委員會主席葉兆輝表示,研究個案中,有3成已輕生學生事前會於社交媒體透露自殺念頭。

3. 改善現有教師識別學生輕生的工具及資料

4. 今年9月起推行為期2年的先導計劃,派2名精神科護士到8間中學及1間小學識別高自殺風險學生及精神健康教育工作。

5. 學校應為中一及中四學生舉辦銜接課程,並以精神健康課題為主,幫助學生適應轉變。

6. 為更有效轉介學生到醫管局接受評估,學校或教育心理學家應主動徵求家長同意,並取得評估報告,確保學行得到適當治療或支援。

教育局及學校應檢討

報告雖提及學生輕生與教育政策無直接關係,但長遠建議教育局成立高層次諮詢委員會檢討教育政策,學校亦應檢討就家課及考試政策,以找出學生承受過大壓力的地方作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