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逾半內地畢業港生留大陸發展 惟未來或因工資回流香港
自2012年起,已有逾1.8萬名香港學生透過「免試收生計畫」,報考內地高等院校,超過四成人獲取錄。有智庫今日(5日)發表調查報告,發現超過50%受訪內地畢業港生,選擇畢業後於內地發展,不少人更表明未來1至3年內或會考慮到大灣區發展。
但調查亦發現,不少受訪者在揀選未來發展事業的地點時,都會以香港為目標,因為本港的工資及生活水平,始終大幅領先其他內地主要城市。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過去5年於內地畢業的香港學生,涉及317人。317位受訪者中,69%人表示畢業後將投入工作,當中38.3%和30.9%畢業生分別選擇到香港和內地工作。整體數字上,有28%受訪者表示畢業後會繼續進修,其中有21%稱會到內地深造,僅6.8%到香港深造。
但問到未來5年最可能前往發展的城市,卻有高達49.1%受訪者表示香港為最可能前往發展的城市,其次為深圳,16.4%;廣州為13.3%,而首都北京則只得4.9%。
調查顯示,內地大學本科畢業生於畢業後5年內,在內地及香港工作的工資中位數,分別為8240元人民幣和17230港元,兩者相距甚遠。近半內地工作的畢業生收入為5000元至1萬元人民幣,只有約30%受訪者賺取超過1萬元人民幣。在港工作的畢業生收入明顯較高,接近55%受訪者收入達1萬至2萬元,23.6%人賺取超過2.5萬元。
今次研究收集內地本科畢業5年以內的工資數據,並將香港和內地,包括大灣區的工資中位數作比較(即8240元人民幣/17320港幣),得出2019年內地畢業港生工資指數為56。
而大灣區發展意願指數則以現時以及未來三年考慮移居大灣區的比例(即60.1),與了解大灣區工資、租金和發展前景後的意願(即64.6)作比較,得出2019大灣區發展意願指數為62.4。
大部份人去大灣區發展 不願減人工多過兩成
研究亦發現,現時有19%內地畢業港生已在大灣區發展;另外有32%表示未來1至3年或會考慮到大灣區發展;但仍有逾一成人稱不會考慮到大灣區。但調查亦指出,大部份受訪者表示在前往大灣區發展時,只可接受減人工兩成或以下。
港生內地創業 月賺6000人仔
現在大灣區創業的內地畢業港生袁倩鵬,於香港就讀中小學,大學則到內地升學。他畢業後隨即留在番禺創立食品店發展,現時食品店每月營業額約1萬元人民幣,扣除成本後每月賺取約5000至6000元人民幣左右。
袁倩鵬憶述畢業後以20萬人民幣「起家」,加上當地政府補貼,每月「死慳死抵」慢慢達至收支平衡。他指香港百物騰貴,創業初期在內地租住治安較差的「城中村」,每月只需約400元人民幣,內地用膳費用更可以每餐低至約10元人民幣,令生活費用大大減少,增加創業資金。
袁倩鵬又指,內地創業較香港多元化,包容性亦比較強,他舉例內地政府會提供補貼以及場地予創業者,加上內地手機應用程式發達,不少行業均能以科技協助公司營運,減少聘請人手以及行政費用,整體而言較香港所需要的創業成本為低,大大增加畢業生在內地創業的意欲。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坦言,兩地在收入水平上的差異是事實,所以內地畢業港生到大灣區創業的意願一定比就業意願高。他認為目前港生缺乏充足及準確的信息渠道,建議未來可成立內地港生支援與發展中心,促進兩地專業資格認證,同時為打算到大灣區發展的港生了解當地市場形勢及政策措施等。
何建宗又建議應同時改善「免試收生計畫」的錄取程序,與內地高考相同的「平行志願」錄取規則,並以「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對香港考生進行錄取,增加高分考生升讀心儀院校的機會。
「免試收生計畫」於2012年起實施,讓香港學生可以利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的成績直接報考內地超過100所高校的本科課程。據統計,在內地讀書的香港學生有近15000人,其中廣東省超過總數的一半,約每6個應屆畢業生就有一個到內地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