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大灣區發展機會多? 調查:深圳6成IT人來自香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月27日)發表2019至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期間多番提及「大灣區」一詞,並強調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策略的重要一環,也是香港探索新路向、開拓新空間、增添新動力的黃金機會。
專業人士網絡LinkedIn日前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聯合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分析大灣區內的人才分佈情況、人才流動性及技能需求,或可助香港打工仔對區內的就業狀況有更多了解。
早前,中國國務院公佈了《大灣區發展藍圖》,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希望把該區超過 6,700 萬名居民、超過1,000 億美元的經濟總額聯合起來,將大灣區發展成全球創新及科技中心。要將大灣區發展成國際化創新和金融中心,區內人才的互相合作是當中成功的關鍵。
大灣區人口七千萬,經濟總量與韓國相若,可說是為港人提供近水樓台的龐大商機,但不少打工仔仍對是否走到大灣區發展事業抱疑慮,亦對大灣區的就業現況不太了解。就此,專業人士網絡 LinkedIn 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聯合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分析大灣區內的人才分佈情況、人才流動性及技能需求,而是次調查城市包括香港、深圳、廣州、澳門、珠海、東莞、佛山及惠州。
港、深、廣:數碼人才集中地
整體來看,高學歷人才和數碼人才主要集中在深圳、香港和廣州三大核心城市。報告發現深圳(35%)、香港(25%)及廣州(23%)於灣區內擁有最多數碼人才,而各個城市的人才亦有著不同技能優勢。香港最出色的是金融,而深圳的強項是電腦網絡與硬件,至於廣州則是軟件與 IT 服務。
從教育背景來看,粵港澳灣區人才的畢業大學知名度較高,超過25%的人才具有國際教育背景,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才佔比超過30%,而在人才專業方面,金融行業排名較高,結果與粵港澳地區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呼應;另一方面,計算機科學、電機電子工程等科技專業也相對領先,意味著IT產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專業基礎。
港、深人才流動量高
分析粵港澳灣區內部的人才流動發現,深圳是最吸引高學歷人才和數碼人才的城市,流入流出比分別達到 1.79 以及 1.92,而其他城市均錄得淨人才流出,意味著這些城市的人才都集中在深圳。
報告顯示,香港和深圳兩個城市之間的數碼人才流入和流出率是八個調查城市中最高。深圳內來自香港的數碼人才的百分比約有 60%,同時香港內來自深圳的數碼人才的百分比亦有超過67%。但香港與灣區內的其他城市之間的人才流動卻相對較低,例如在廣州內來自香港的數碼人才的百分比只有31%,同樣地,在香港內來自廣州的數碼人才的百分比只有22%。
此外,香港的海外數碼人才中,多達80%來自中國境外的其他國際城市,而深圳則有一半以上的數碼人才來自中國大陸境內,結果反映這兩個城市是促進中國與國際交流的關鍵。
(按圖了解更多數據:)
解決方案架構師、業務總監增長需求高
於大灣區的數碼人才當中,解決方案架構師、業務總監及業務發展主管等職業需求增長最高;而搜尋引擎優化、公眾演講及編寫程式語言 Python 則是三大最高增長的技能。
從行業人才的數碼化程度看,訊息及通訊科技行業人才的數碼化程度超過 80%,反映灣區內的數碼經濟發展水平基礎甚高;而製造、零售、金融等傳統行業的數碼化程度相對較低,顯示數碼化發展步伐有待加快。
除了數碼技能,大灣區對軟技能的需求亦有所提升。灣區內的所有行業對通才都有極大需求,相關人才於灣區內其他城市尋找機會時有更大優勢。客戶經理及項目經理在製造業、軟件及 IT 服務和金融等主要行業中的需求都十分高。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