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外醫生】三間醫學院培訓500人 當地醫生是怎樣煉成?
「新加坡模式」除了引入海外醫生外,亦有一直增加本地培訓醫生的數目。人口約560萬的新加坡,擁有三間醫學院,每年醫科生名額約500人,上月中新加坡政府刪減認可海外醫學院的數目,曾在當地公立醫院監督海外醫生的資深醫生方慶祥相信,此反映本地培訓醫生數量漸趨充足。
他又透露,當地醫科生完成5年醫學訓練後,需在公立醫院接受1年的實習,其後可再接受4至6年的專科培訓;若無意成為專科醫生,在完成實習並取得完全註冊(full registration)之後,便可選擇在公營或私營市場執業。
截至2017年,新加坡共有13,386名醫生,其中11,059人屬正式註冊,持正式執照。
每年培訓500名醫生
當地共有三間醫學院,其中兩間是提供醫科學士課程的院校,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楊潞齡醫學院及南洋理工大學(NTU)李光前醫學院,另一間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美國杜克大學合辦的醫學研究生院,讓已取得醫學士學位的人士入讀。三所院校每年提供約500個醫科生名額,其中楊潞齡醫學院的名額較多,有約300人。
延伸閱讀:【新加坡海外醫生】免試執業招徠庸醫?星國資深醫生:有監督機制
醫科畢業生需完成一年實習 才可取正式執照
方慶祥於2000年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畢業,他透露本地醫科生經過5年醫學士課程後,會被視為臨時註冊(provisional registration),並需在公立醫院做一年實習,期間需輪流在內科及外科工作,由較資深的醫生在每個循環完結後評核其工作表現。
新加坡醫藥理事會(簡稱SMC)年報顯示,2017年共有547名臨時註冊的新申請,其中304人是楊潞齡醫學院畢業生,52人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杜克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另外191人則是海外醫科畢業生、但並未完成駐院實習的人。
專科訓練需時4至6年 初級醫生未必獲取錄
完成實習後,這些醫生會取得正式註冊。方慶祥指,若無意接受專科培訓的人,如屬意成為家庭醫生的人,可以隨意選擇在公營或私營市場執業。
如欲接受專科培訓則需接受多4至6年的訓練,不過方慶祥指出,未必每個專科都會願意讓剛畢業不久的醫生開始專科訓練,因此不少初級醫生會花數年時間在多間醫院工作,汲取經驗,再踏上成為專科醫生之路。
非專科海外醫生需接受4年監督期
若海外醫生持有有條件註冊到獅城工作,除了需符合指定學歷要求外,受聘的醫療機構亦有限制,並要受顧問級醫生監督一定年期,年期長短視乎兩點,包括各人的資歷、是否新加坡公民。若沒有專科資格的非新加坡籍海外受訓醫生,臨床監督期可長達4年,工作表現獲評為滿現,才可獲當地監管機構考慮發出正式註冊。(見上面圖表)
當局亦要求醫生有一定英語能力,需至少在IELTS(國際英語水平測試或稱雅思)四個範疇,均至少取得7分的中上水平。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累積有2,160名有條件註冊醫生,其中2,022人在公營機構工作,另外138人在私營機構從業;當中有217人在2017年作有條件註冊。該2,160人當中,有516名新加坡公民均在海外受訓後回流,當中500人留在公營機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