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聽新語學雙重思想 鍾劍華:不知是人話、鬼話還是假話

撰文:麥凱茵
出版:更新:

鍾劍華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他筆下寫過的評論文章逾千篇,亦多次引用奧威爾《1984》的內容,月旦時政,這本書更影響了他的價值觀。原來中學時期的鍾劍華,鍾愛毛澤東詩詞的豪情,直到讀了《1984》後,反思文革時期的造神運動,並以小說內容提醒自己不要讓極權到來。他批評,現時官員創作「新語」,政客為保利益學習「雙重思想」,每日聽着不知是人話、鬼話還是假話。1984系列之五

《1984》出版70周年系列報道:【專頁】《1984》出版70周年 政治預言小說預知未來?(一)導讀:奧威爾筆下的極權世界(二)香港譯者劉紹銘:極權去到盡 「1984」便會發生(三)寫奧威爾式《中國夢》 異見作家馬建:香港摻了鹽變了味(四)拒學真理部銷毀歷史 前檔案處長朱福強:守着記憶大門(五)聽新語學雙重思想 鍾劍華:不知是人話、鬼話還是假話(六)圖輯:《1984》預言與現實 奧威爾在當今世界的身影

鍾劍華以《1984》的小說內容提醒自己不要讓極權到來。(歐嘉樂攝)

曾鍾情毛澤東詩詞 被封為「華主席」

鍾劍華在其辦公室中,隨手找出幾個不同版本的《1984》,還有匈牙利作家道洛什.久爾吉(Dalos György)的續作《1985》,以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致敬作《1Q84》。翻開小說,每數頁就有綠色熒光筆畫出重點,旁邊還用鉛筆寫上筆記,比較不同譯本的用字,甚至找出英文版的不同之處,「會思考不同用語的選擇,了解最真實的原作。」他如此解釋。

在《1984》裏,主角溫斯頓因無法改變現實,由一個有反叛精神的人變為完全順服於黨的員工。他等候處決時決定結束所有的掙扎,認為戰勝了自己,並深愛着「老大哥」。

這個結局,改變了鍾劍華的想法。他讀中學時喜歡毛澤東詩詞的豪情,更常在班房朗誦。當時毛澤東去世後,華國鋒接班,他因此被同學封為「華主席」。預科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奧威爾的《動物農莊》和《1984》,讓他反思文革時狂熱的偶像崇拜,醒覺盲從領導人配合極權主義,會對社會造成永久傷害。

鍾劍華會比較不同譯本的用字,「會思考不同用語的選擇,了解最真實的原作。」(歐嘉樂攝)

冀為建民主中國出一分力

「《1984》的政治預言,給了我一個啟示,要對中國的政治文明扮演一個角色。」1980年鍾劍華入讀中文大學,與其他香港青年一樣,對改革開放有所期盼,因為鄧小平指要在工業、農業、國防、科技四個現代化上幹出成績,「我們就想會不會有第五個現代化?而政治現代化呢?」當時部分港人也認為殖民主義不好,既然1997年回歸是必然事實,鍾劍華希望自己能為建設民主中國出一分力。

然而,1989年六四事件,敲碎了鍾劍華對中國的樂觀想像,「那年發生的事,(起草中的)《基本法》條文及回歸的承諾都隨即收緊。」他不諱言,看不見中國政府有意就過去的錯誤作出任何道歉,加上近年香港的政治環境,包括檢控佔中參與者、褫奪部分立法會議員資格等,令人憂慮《1984》所描述的景象會來臨。

鍾劍華早前撰文,批評前特首梁振英收取UGL的5,000萬元款項,結果連收兩封律師信。(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為何不能公開談論?」

《1984》中,國家有四大部門,其中「仁愛部」掌管法律與秩序,任何人對「老大哥」不敬,便會被「仁愛部」拘留、接受再教育,甚至被處以極刑。現實中,鍾劍華也有對「黨和國家領導人」不敬,比如,他早前撰文批評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被對方控告誹謗。

「我一定不會變到深愛着老大哥。」鍾劍華雖然堅拒噤聲,但慨嘆也許有人因威權而害怕,面對不公義時,選擇沉默,甚至改變立場,在他眼中,這與《1984》中的「雙重思想」概念不謀而合。

香港的「雙重思想」具體表現在哪裏呢?鍾劍華以褫奪不同政見的人參選議員資格為例指,即使政府內部與建制派陣營裏,也有人認為將政治審查加入選舉是不當的,違背人人都應享有言論自由和被選舉權的原則,然而,建制派人士只會暗地裏討論事件,無人願意公開指出事實。「為何有些事情要私底下才能說,公開就不能談論?反映了政治權勢凌駕及籠罩下,有人是雙重思想,出現矛盾的表現。」

There will be no loyalty, except loyalty towards the Party. There will be no love, except the love of Big Brother. 除了對黨得要絕對的忠誠外,任何人或事都可以出賣。要愛,就愛老大哥。
奧威爾,《1984》

《1984》中,黨控制思想的工具,除了「雙重思想」,還有「新語」,刪減大量詞彙,並重新定義意思,從而更易控制思想。

鍾劍華覺得,政府採用似是而非的回應批評,就是現實中的新語。例如面對西方對一國兩制的批評,港府僅以一句「《基本法》已經在香港得到全面而成功的落實」來回應。「不需要回應別人指出的事實,只要創造一個新口號便可以避答所有問題。」他舉例,官員們常說要愛國愛港,但到底什麼才是愛國愛港呢?「更說愛國愛港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天經地義,我覺得這些都是新語。」

2019年4月24日,佔中九子案宣判,現場有市民聲援,眾多記者採訪。(資料圖片 / 羅君豪攝)

對香港仍抱有希望

鍾劍華提到,港獨、黃絲等概念也屬於新語,官員們忙着說「阿爺」喜歡聽的話,「但他們內心不至於愚蠢到連人話、鬼話、真話、假話都分不到」。他說,甚至任何反對意見,扣一個帽子就變成「港獨」,就如他自己無論寫什麼文章,總會有人不看內容就留言斥責他是「黃絲講師」,在不知不覺間,新語已經變成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鍾劍華仍抱有希望,因他根植香港,熱愛這個地方。他形容自己是一個會行走的檔案,會把香港的價值及歷史傳承下去。

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Joseph Goebbels)擅長用謊言來做政治宣傳,更有「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變成真理」的「戈培爾效應」一說,但鍾劍華堅信謊言不能蒙蔽所有人:「謊言雖然可以蒙蔽所有人於一時,可以蒙蔽某些人於永久,但卻無法永遠蒙蔽所有人的可能」。他認為,新語、雙重思想,不能長期維持下去,「一時的勝負在於力,千古的成敗在於理」,任何人在當下如何呼風喚雨,最終也要受歷史的審判。

上文節錄自2019年5月6日出版第161期《香港01周報》文章《〈1984〉出版七十年 政治預言小說預知未來?》。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