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外醫生】政黨拆牆鬆綁放寬海外醫生註冊 免執業試可行?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本地醫生人手不足,醫委會全數否決4個放寬海外醫生實習方案更令全城譁然。民建聯及民主黨先後提出將修訂條例草案,民建聯今日公布草案內容,建議海外醫生在有限度註冊下,容許在醫管局工作滿5年,工作令人滿意便可豁免考執業試,正式成為註冊醫生;草案與黃碧雲早前提出的初步方案大致上相似,惟工作年份及地方稍有不同。
《香港01》把兩位議員的方案及新加坡做法一併列出。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左起)、蔣麗芸及李慧琼今日就《2019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開記者會,交代草案細節。(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是否需要仿傚新加坡設立認可院校名單?

新加坡的海外醫生若要取得有限度註冊,必須符合三大條件,其中一項便是來自醫學認證條例「附表二」所列出的158間指定醫學院的大學學位。民主黨黃碧雲建議仿傚新加坡做法,設立認可院校名單,而名單則以國際排名較本港醫學院高的院校為主;民建聯蔣麗芸則指,只有部分院校可列入名單的方法有爭議,所有她建議把這項事宜交由醫委會決定。

醫委會委員林志釉表示,要視乎該國際排名是根據院校的科研、醫學成就抑或其他條件而定,從而確定那一種國際排名更能顯示醫科生的質素,但他強調不宜把其他國家處理海外醫生的方法搬字過紙,必須以香港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政策。

醫護人手不足,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提過引入海外醫生並不足以解決人手問題。(資料圖片)
受聘機構、工作年期是否有限制?

新加坡的海外醫生只可受聘於醫藥理事會認證的醫療機構,當中包括國營的綜合診所,若海外醫生擁有專科資格,不論是否屬於新加坡公民,均需接受至少兩年的臨床督導。若是普通科醫生、沒有專科資格,如海外醫生為新加坡公民,臨床督導為兩年;如果是外籍醫生,或非永久居民,臨床督導期則為4年。而海外非專科醫生需在臨床督導期間,從事一年普通內科或家庭醫學,或半年家庭醫學、半年指定內科,此期間需由合資格的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督導。

黃碧雲提出的方案則建議在本港的公立醫院或兩間大學的醫學院工作,且為香港永久居民,工作滿6年,完成兩個為期三年的有限度註冊合約後,可正式成為註冊醫生。

至於民建聯提出的方案則建議海外醫生符合醫管局所有聘用要求,醫委會信納其符合有限度註冊的所有條件,以及須在醫管局工作滿5年,並由醫管局證明工作表現令人滿意,才可成為註冊醫生。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建議符合專科資格的海外醫生可免考執業試。(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海外醫生是否需要考執業試?

新加坡的醫生註冊由新加坡醫藥理事會(Singapore Medical Council,SMC)負責審批,就海外醫生註冊主要有5大條件,包括學歷或專科資格、受聘機構限制、語言要求、接受臨床督導的年期及家庭醫學要求,但當中並未有提及需要考執業試。

而黃碧雲提出的方案,則有區分為已有專科醫生資格及未有專科醫生資格,若海外醫生已有專科醫生資格且符合條件,可以豁免執業資格考試,正式註冊為本地專科醫生;如果海外醫生僅獲得外科及內科的醫學學位, 但未完成實習要求的香港永久居民,可以回港在公立醫院實習及工作,以便考取執業資格考試,其考核要求與本港兩大醫學院的醫科畢業生考核要求相同。

至於民建聯所提出的方案則未有明顯區分,海外醫生符合醫管局聘用條件,在醫管局工作滿5年,工作令人滿意便可豁免考執業試,正式成為註冊醫生。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贊成民建聯提出的條例草案。(資料圖片)

不少國家設免試制度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認同應設有資歷醫生的免試制度,他表示有不少國家亦設有免試制度,可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到香港工作。彭鴻昌贊成民建聯提出的條例草案,強調細節需要再討論。他又指即使仿傚新加坡,設立認可院校名單,該名單亦只可是先決條件,並非唯一的考慮因素。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並不支持民建聯提出的草案,他形容執業試是唯一知道海外醫生水平的方法。(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執業試是唯一確定海外醫生水平的方法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表示方案「支持唔到」,他形容執業試是唯一知道海外醫生水平的方法,若豁免執業試,將對病人帶來很大風險。他又指不應由醫管局決定是否聘請該名海外醫生,因為他們未必有能力評定醫生是否有能力。郭家麒又指,香港執業試亦有50%合格率,他坦言合格率十分合理,不可能所有人都可通過。他又提到若根據民建聯的條例草案,在醫管局工作五年,每年有兩次考試機會,即海外醫生有10次考試機會,若10次都未能成功,「好難想像佢做醫生!」

另外,對於執業試要考全科,郭家麒指,因為香港醫生若私人執業,即使他是心臟科專科醫生,沒有條例指他不可治理其他科的病症,所以執業試是應該要考全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