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以為八達通長嘟長有? 專家:讓子女試做「打工仔」學理財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小朋友誤以為八達通長嘟長有?錢是來自櫃員機及父母銀包,不知與工作有關?又或做家務後每每向父母伸手要錢?原來本港幼童在理財方面存在四大問題,包括不知道金錢來源、不懂管理金錢、分不清金錢種類,無延遲消費或計劃消費的概念,長大會易養成過度消費習慣。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系高級講師鄭曉萍,建議家長4歲起,可在生活中向子女灌輸理財觀念,並分三步向子女灌輸。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系高級講師鄭曉萍直言,不少幼童理財觀薄弱,多不知道金錢來源、無延遲消費或計劃消費的概念等。(梁鵬威攝)

偶有聽到家長反映年幼子女亂嘟八達通,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系高級講師鄭曉萍直言,不少幼童都不知道金錢來源、不懂管理金錢、分不清金錢種類,無延遲消費或計劃消費的概念。包括會有以下誤解:​

1)以為房屋是免費的
2)八達通長嘟長有
3)錢是來自櫃員機及父母銀包,不知與工作有關
4)有錢就想買想要的東西,如玩具、糖、朱古力、扭蛋

4歲起可灌輸理財觀念 金錢是上班的酬勞

鄭曉萍建議,在小朋友4歲起家長應在生活中向子女灌輸理財觀念。她教路指,父母第一步應向小朋友講解自己的工作內容,而金錢是自己上班的酬勞。第二步是讓小朋友試做「打工仔」,如小朋友不願意或不懂收玩具,家長可以招聘「小小家務助理」作招徠,吸引子女應徵,讓他們從實踐中理解如何賺到金錢。

她說,家長需明確說明有關工作的準則及要求,包括做什麼工具及時限等,例如提供三個箱給小朋友,說明在一定時間內,將車、積木等玩具分類收好,以及說明完成後可以賺到的薪金。但她提醒,在小朋友完成任務後,家長要表明工作已完,避免日後家長要求小朋友幫忙時,子女都伸手問家長拿錢。

教子女理財分:「想要」、「需要」、「儲蓄」及「關心他人」

在小朋友明白金錢來源後,家長應進行第三步教學,教子女將金錢應分「想要」、「需要」、「儲蓄」及「關心他人」四部分。而消費前需分清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以及要學習付出、關心他人。電子貨幣愈來愈普及,為避免子女認為「八達通長嘟長有」,鄭曉萍建議家長應帶小朋友將他賺到的金錢增值八達通,讓他們明白八達通能換取物質,是源於家人將錢充值到八達通內。

小朋友要知道房屋及生活必須品需要花錢買,可以叫小朋友在「需要」的資金中拿出幾元、象徵性幫手交租或交學費、買生活日用品。同時陪小朋友捐款給他們關心的機構,過程中要讓他們明白捐款可以幫助到什麼人。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系高級講師鄭曉萍
+7

「童心親親理財學堂」計劃設學童體驗及家長理財講座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系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推行「童心親親理財學堂」計劃,參與幼稚園會獲得一套教材及老師培訓資源,在正規課程中滲入理財觀念;參與計劃的學童亦可到IVE沙田院校內的體驗館,化身消防員、廚師、侍應等,賺取虛擬金錢;再在消費區以所賺的金錢參與騎木馬、駕電動車等活動;當然,體驗館內亦設有銀行服務及關懷他人區域。而在學童體驗期間,家長可聽取理財講座,學習家庭理財及教育子女理財的小貼士。

計劃暫時共有50間幼稚園參加,合共約3,000名4至6歲小朋友受惠。有興趣到親子理財體驗館試玩者,可到IVE幼兒教育中心的網頁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