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三頭馬車成立「教育2.1」小組 倡改革文憑試大學收生
被外界稱為教改「三頭馬車」的梁錦松、程介明和戴希立,和十四名來自大專、中小學和研究機構的代表,宣佈組成「教育2.1」小組。今天(4日),「教育2.1」召開記者會發表教育願景,他們倡議改革文憑試、簡化考試內容,改變大學依公開試成績為主要收生標準,又提議以學券模式資助自資專上院校的學生。
適逢近日林鄭月娥發表了政策願景,梁錦松亦被記者追問發表教育願景是否為其參選特首鋪路,梁錦松就表明希望將焦點聚焦在教育議題,對會否參選,他說:「之前答左你地又唔信,所以唔答。」
記者會由梁錦松作開場發言,並以短片方式介紹他們的教育願景。前教統會主席梁錦松、教統會成員程介明、戴希立逐一解釋他們的倡議項目。
建議一:改變應試文化,創造學習空間。
小組建議改進中學文憑試,刪除非必要內容,簡化校本評核,並研究在部分單元如英文、應用學習等,允許提早應考,以減低學生壓力。另外,小組亦建議改變大學收生標準,認真重視學生的各類體驗式學習、推薦書及面試表現等。
建議二:增強專上教育,擷大資助範圍。
研究推行學券制,讓考獲入讀資助學位最低要求的學生,報讀經評審的自資學位、副學位時,獲得相應資助;另外本地大學之間的學分應該互通,推行本地院校的交換計劃。
建議三:增加學校資源,發揮教師潛能。
鼓勵老師、學生到海外交流;加強學生的世界公民意識;增加教師人手、並訂定清晰的教師晉升階梯。
建議四:建大教育平台,聯合社會力量。
教育及政策資源應向弱勢社群傾斜;推動工商界、企業與學校給成合作夥伴。
部份建議早於教改提出
「三頭馬車」再聯手合作,令不少人也憶起由他們三人在千禧年代帶起的教育改革。而事實上,他們今次提出的項目,例如改變大學收生方式和大專院校學分互通,都曾經在教改中提出過,但至今尚未落實。
對此,程介明回應稱:「以往考試制度改革,著重於文憑試得到國際的承認,整個考試(制度)未有很全面的變化」,又指教改過程中有許多政策(如殺校)都不是他們倡議。程介明強調現時社會已經和十多年前教改時不一樣,更加需要改變。對於梁振英的政綱提到教育要「休養生息」,程介明指:「政府可以休養生息,但教師、家長和學生都不可以,教育界不可說這句話。」
對於教改曾受學界批評,戴希立認為他們今次提出的四大建議,不會觸及制度的大改變,又強調當中建議給予教師發展更大空間,正是回應現時學界的需要。
梁錦松:願景具前瞻性 不能單靠政府落實
梁錦松在記者會上多次強調,今次的教育願景具前瞻性,相信如果得到各個界別的支持,由誰做特首都會考慮:「在我們研究期間,接觸到好多好鼓舞的聲音,更有人跟我們說:『都等左好耐啦』。」梁錦松亦強調,要落實有關願景,不能單靠政府,故他們倡議包括社會各界的教育平台共同為此出力。
不少記者都追問梁錦松今次發表的教育願景,是否為日後參選特首鋪路。梁回應說:「今日希望關注返教育,不回應短期的政治問題。」對於是否參選的問題,他又指「如果係參選,又點會得一個範疇的政綱。」面對多名記者追問,梁回應再說:「之前答左你地又唔信,所以唔答。」
梁錦松對特首梁振英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應否連任的問題都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