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壓力爆煲 新移民淪代罪羔羊 社協斥抹黑:相煎何太急
冬感流感肆虐,醫護人手爆煲,不少人把矛頭直指新移民,並把他們歸咎為造成公共醫療系統崩潰肇因。社區組織協會今日(3日)表明,新移民並非公立醫院主要負擔,認為社會的抹黑及污名化,已達難以忍受地步;又指本港社會問題複雜,新移民淪代罪羔羊,要求社會不要將房屋、醫療等問題歸咎新移民。
社協又強調,本港過去多年並無盡用單程證來港配額,新移民來港後更成為勞工生力軍,不應視為負累,認為港人與新移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促港府應對症下藥,社會勿胡亂諉過於人。
社區組織協會聯同一眾新移民婦女召開記者會,就近日歧視新移民言論作出平反,社協指,單程證目的是家庭團聚,雖然每天設150個配額,但據入境處數字所示,過去廿年平均每日有131人獲批來港,2016年數據更反映,內地新移民來港居住只有約16.6萬人,即每日來港定居實質只有64人,換言之只得預期4成,當中大部分屬少壯人口。
新移民常被標籤為蝗蟲,社協表示,據社署2017/18年度資料,領綜援生活的新移民只佔整體3%,主因與本港缺乏托兒服務,單親新移民婦女要照顧年幼子女,遂未能工作;社協又稱,不少新移民來港後任職基層工作,填補本港勞工短缺,倘將社會問題諉過於新移民,是踐踏人權,亦是錯誤評估社會問題。
「香港人係慘,但唔係新移民造成」,社協組織幹事施麗珊認為,本港住屋問題非一朝一夕,即使沒有新移民,土地問題仍然存在;而過去10年本港停止土地發展,亦先後取消租金管制及租住權保障,導致樓價高企、房屋炒賣,形成結構性矛盾。她又指,據醫管局數字顯示, 65歲以上長者住院日數達到56%,雖然官方並無新移民或本地人之分,但由於新移民多數屬於少壯人口,可見他們並非使用公營醫療主要來源,她認為誤解源於先入為主:「可能新移民係基層,易蝦啲。」
她又點名斥責有立法會議員言論偏頗,帶頭歧視新移民,認為在無實質數據下妄論,是向弱者開刀,做法無恥。她認同本港需奪回單程證審批權,以便作長遠規劃,但她強調,「就算單程證消失,唔代表本港啲問題就會無咗。」,促港人理性面對問題。
40多歲的王女士,來港10多年,現時與丈夫及兩名子女居住。她指,自己一家從無申領綜援,亦有做清潔兼職幫補家計,她認為職業無分貴賤,不少新移民包辦基層工作,替補本港勞動力。她又指,近年港人對新移民偏見愈趨嚴重,曾於購物時無故遭人喝罵為「大陸婆」,感到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