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峰】人口老化增醫療負荷 社協:源頭減人要減走老人家?
流感高峰期持續,醫護人手壓力未減,有意見指每日150名來港新移民是增加本港公營醫療系統負擔的源頭,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今日(3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人口老化才是令醫院「逼爆」主因,65歲以上住院人士,佔整體住院服務的一半,若真的要「源頭減人,係咪要減走老人家?」他強調,人口並非「突然老」,政府應做好長遠醫療人手規劃。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董馬仲儀則指出,較多長者入院是因為基層醫療及安老政策做得不足,並非單單醫療政策問題。
社會上有意見指,本港每日有150個新移民名額,直接影響本港醫療體制發展。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今日出席商業電台節目《政好星期天》時強調,評論時應按事實基礎。他指出,每年約有兩萬多人確定在港定居,這批人的年齡中位數約30多歲,較本港人口年齡中位數逾40歲為高,新移民當中亦有逾八成是40歲以下,是年青的一群。
彭鴻昌續指,人口老化才是令公營醫院「逼爆」的原因,現時55歲以上的人士使用約一半醫療資源,65歲以上病人住院量佔整體住院量的一半,反問「如果要源頭減人,係咪要減走老人家?」重申醫生應視乎病人醫療需要,提供適切服務。
長者入院 全因基層醫療不足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董馬仲儀則指,近年有年紀較大的新移民為團聚來港是事實,又認為雖然不能將醫療制度崩塌完全歸疚新移民,但前線經驗見到有持有香港身份證、大部份時間在內地居住的病人,因為嚮往本港醫療制度而特意來港求診。
馬仲儀提及,多長者入院的原因是社區或安老院無足夠護士人手,令長者一旦有病往往不知所措,只能先送往醫院,這是人口政策、安老事務以及基層醫療做得不足的後果。
醫護:本港醫院工作太辛苦 難留得住海外人士
就有意見認為應增加輸入海外醫生,放寬有限度註冊的條件。彭鴻昌指,現時海外醫生考畢執業試後,即使本身已持有海外專科資格,亦需在本港醫院實習半年才可正式獲得執照,他建議或可放寬相關限制,以吸引海外醫生到港。
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則舉例指,90年代本港曾從東南亞引入護士,以紓人手不足,但最終無人願意長留,原因是太辛苦。馬仲儀亦指,若海外醫生合符本地醫療水平,協會立場是表示歡迎,不過她指出事實是,即使在海外招聘副顧問醫生職位,薪酬水平不錯,亦不多海外醫生有興趣,認為是工作環境的問題。
她建議,短中期應改善醫管局的架構,現時增加的前線人手比例低於中高層,效率非想像中好,處事方式亦令前線同事「感覺唔舒服」 ,亦應減少繁複會議,以便臨床部門的人手可返回病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