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津貼】紅Van業界指規管多成本大 缺誘因吸引業界參與
「免入息審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將於明年1月1日推出,市民若每月交通費超出400元,超出的金額可獲25%補貼,上限為300港元。
不過,計劃並非涵蓋所有紅色小巴(紅Van)路線,除非該路線獲運輸署審批,車上又裝有八達通機。有紅Van業界人士表示,計劃本身誘因不大,補貼是「落人乘客袋」,車主未能直接受惠;而且車主需安裝八通機,增加成本;且需要定時向政府提交乘客量等營運報告,並需制定固定路線、車資,儼如專線小巴的營運方式,故業界對此反應冷淡。
根據補貼計劃,市民毋須提出預先申請,亦無年齡入息及水平限制,只要每月交通開支超出400元,超出的金額政府會提供25%補貼,上限為300元。計劃明年1月1日實施,屆時八達通持有人,可於港鐵站、便利店及超市等指定八達通閱讀器拍卡領取貼,政府預計每年總補貼約23億元,逾220萬人受惠。
需定期提交營運資料予政府
運輸署昨日表示,在聽取市民意見後,決定將計劃涵蓋至邨巴、員工巴士、街渡及紅色小巴,不過營辦商如希望納入計劃範圍,就需向署方申請,並遵守營運要求及條件,當中包括安裝八達通收費系統、定期提交營運資料、提交審計報告等。
對於運輸署的要求,公共小型巴士總商會主席凌志強表示,據其了解,全港只有約10條紅色小巴線向政府申請納入計劃,皆因計劃並不吸引。他表示安裝八達通機已需花約1萬元,但對車主而言,本身就無安裝需要;而且每年更要向八達通公司付予行政費,已經增加其成本。他續指,車主又需定期向政府提交乘客數量、審計報告等;車費、行車路線又有一定規限,亦構成一定阻力。
凌志強表示,除了上述的成本,對車主而言,更大問題是,根本沒有誘因申請。他續指,補貼是直接「落入乘客袋」,而非如長者兩元搭車船優惠般,可落到車主身上,實際收益有限。他更指,如有利可圖,「其他阻力根本都唔會大。」
凌志強又表示,補貼計劃要求乘客交通開支每月至少達400元,但如乘客並非乘坐過海路線,或是長途車,根本未必能達到限額,認為其門檻過高,即使紅色小巴納入計劃,其獲益亦非常細,甚至未必及得上成本,「一轉車都未必多1、2個客」。
香港公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主席張漢華表示,計劃對紅色小巴吸引力不大,每年需向八達通公司繳付行政費,「賺1,000蚊就要畀10蚊」;加上要定期向運輸署提交審計報告,需花費一筆費用聘請會計師處理,對車主構成一定負擔,直言「車主認為無著數,無得益。」
不過張漢華亦表示,部分紅色小巴並不介意引入規管,尤其現時公共運輸競爭激烈,若業界不改善服務質素,將來或難以競爭。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公共小巴分會主任陳逢源坦言,紅色小巴「海鮮價」、坐地起價的做法,其實是「害死自己」。不過他表示,業界太多「山頭」,架構複雜,難以一概而論,部分車主願意安裝八達通機,但只佔少數,據其估計,只有三百多輛有安裝。他又指,相對是次補貼計劃,引入長者兩元乘車優惠,對業界幫助更大,料可增三成長者客。
街渡營運商支持計劃有助增加乘客量
對於紅色小巴,計劃未必吸引,但對街渡而言,則認為有利營運。翠華船務(香港)經理梁錦瑚表示,公司旗下五條航線包括馬料水來往東平洲、馬料水來往塔門、黃石碼頭來往赤徑等均有參與交通津貼計劃。她指,為配合計劃,五條航線涉及十架船隻,將額外加配置小型發電機以供八達通機運作。
她表示,參與補貼計劃要額外投資十多萬元,料乘客量有幾個百分點增長,認為現時街渡不納入長者兩元搭車船優惠,故有交通津貼計劃,可鼓勵市民外出及乘搭。
珊瑚海船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小姐表示,公司旗下由西灣河來往觀塘、鯉魚門三家村,以及東龍島的航線,都已參與津貼計劃。她認為,將資料提交予政府並無太大困難,因為本身公司亦有聘請會計,處理公司財政。她估計,在補貼計劃下,或會有一、兩成的乘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