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科普】睇雲嘅變化預測天氣 民間經驗:魚鱗天後多落雨?

撰文:香港天文台
出版:更新:

(原文取自天文台網頁,大小標題、引言及內文,經過香港01編輯修訂)

「魚鱗天」是指在明朗的日子,天空布滿了像魚鱗一樣的雲。這種雲塊看起來很小,呈白色,通常成行成群,排列整齊,像微風吹過水面泛起的小波紋。氣象學上稱這種雲為「卷積雲」。

「卷積雲」屬於高層雲種,雲底高度一般在6000米以上,溫度是攝氏零下數十度,雲朵全部由細小的冰晶構成,薄而透光性高,看起來有蠶絲般的光澤。卷積雲所在的高空,水汽含量極少,雲內的冰晶不會長到很大,所以能夠借助上升氣流的支撐而懸浮在空中。即使偶然掉出雲外向下墮,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卷積雲的出現顯示遠處地方低層有一強輻合帶(如低壓槽或氣旋)或鋒面(即暖濕空氣碰到冷氣團,向上爬升的交界面)形成,強烈的對流和抬升運動將水汽帶到高空,在那裏水汽直接昇華變為冰晶而形成高層雲。雲朵受高空波狀氣流所影響,組成行列,並隨着高空的風向飄移,形成魚鱗一樣的卷積雲。

布滿卷積雲的魚鱗天。(香港天文台提供)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是形容卷積雲出現後天氣轉壞的狀況,雖然初時天氣明朗,但約半天光景後,天氣會隨氣旋或鋒面的移近而轉壞,風速增強,卷積雲也會隨着水氣增加而逐漸增厚,雲層向下伸延轉為低層雲,產生降雨。

觀測雲的變化是天氣預測的重要一環。「魚鱗天,不雨也風顛」這類天氣諺語,正是人們積累並流傳下來的生活體驗和智慧。

原文:「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作者:香港天文台黃智偉

參考文獻:1. 熊第恕,1983,氣象諺語淺釋,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