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調查:九成幼童每日進食蔬果不足
衞生署今(18日)公布幼童健康生活調查,結果顯示只有6%幼童每天進食足夠水果及蔬菜。結果又顯示,半日制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為幼童提供的水果及蔬菜量較少。
衞生署為探討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的飲食及體能活動情況,於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分別進行了380份學校問卷調查、3,639份家長問卷調查。對象針對幼稚園校方及低班(K2)學童家長。
調查發現,全日制幼稚園及幼兒中心每天提供給幼童的水果及蔬菜情況理想,給每位幼童的平均份量為1.2份、而蔬菜則有2份。但半日制幼稚園只提供0.5份水果、0.2份蔬菜,兩者有極大差異。
衞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醫生指出,低班及高班幼童的水果及蔬菜每天建議攝入量分別為至少2份。但調查發現只有6%,即不足一成的幼童每天進食達標。馮解釋,半日制大多只有一個小息,所以學校較常提供餅乾、三文治等即食點心予幼童進食。
幼童體能活動量未達下限
調查除了發現半日制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為幼童提供的水果及蔬菜量較少外,亦發現半日制幼童的每天體能活動量中位數只有130分鐘,較全日制幼童的中位數165分鐘少,全均不足。
馮補充,幼童每天應累積進行至少180分鐘體能活動,當中包括任何強度的活動。她舉例,家長可「畀小朋友自己執書包、自己執玩具、去公園玩吓、喺屋企拋下波都算。」
四成教職員、家長曾使用食物作獎賞
結果又顯示,45%教職員使用食物作獎賞,42%家長曾經在調查前一星期使用食物作獎賞,而最常使用的食物有餅乾、糖果、朱古力。馮醫生指校方、家長在這方面仍需作出改善,惟兩者較13年的調查已減低近兩成。
馮解釋,以食物作獎賞會令幼童把食物與情緒連上關係、間接鼓勵幼童在沒有饑餓感的情況下進食,而且會助長幼童偏愛高油鹽食物,影響日後的飲食習慣。
保良局教育總主任(學前教育)趙文堅補充,於校長會鼓勵各校長於校園內定下「不以食物作獎勵」政策,如以說話鼓勵、送文具代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