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自閉童難控制情緒、社交表現差?教大研究:運動有助改善
照顧自閉症學童面對不少困難,他們多會經常做出刻板行為,例如不停拍手、擺動身體,甚至自殘。過往主要以依賴藥物或行為治療減輕症狀,惟小朋友辛苦,照顧者需付出大量時間及心機,所致壓力不容忽視。有教大學者早前與理大、中大學者進行聯合研究,發現運動訓練有助改變自閉症兒童的睡眠質素、減少刻板行為,有助他們控制情緒,而訓練後,他們的社交技巧有所進步,校內表現亦較佳。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謝采揚,在2016年11月開始聯同理工大學及中文大學的學者進行研究,找來132名9至12歲本港兒童進行對照研究,當中自閉症及普通兒童各佔一半。
研究發現,患自閉症兒童的睡眠質素較一般兒童差,他們每晚平均睡眠時間只有約7小時13分鐘,較正常小朋友的7小時49分鐘少;而自閉症兒童的睡眠質素只有75%,較標準的80%少。
自閉症兒童的褪黑激素較一般人少
事實上,一般人由大腦松果體分泌的荷爾蒙褪黑激素,以調節生理時鐘及幫助入睡。然而,謝采揚表示,在研究中,31名願意接受抽取尿液樣本進行測量患自閉症的兒童中,平均的褪黑激素含量只有普通兒童約8成,謝采揚解釋,質素欠佳,會加劇自閉兒童的刻板行為、影響情緒控制。
運動後褪黑激素大增約3成
研究團隊再安排該31名兒童接受為期10至14星期,每周三至五次,每次至少維持半小時的運動訓練包括跑步、籃球或游泳,結果在自閉兒童在訓練後的尿液樣本顯示,他們體內的褪黑激素大增約3成,含量與一般兒童相若。而他們的身體、情緒、社交功能,以及學校表現的表現均有所提升。
謝采揚指出,自閉症兒童過往多依靠藥物,又或行為治療,惟用藥份量難百分百因應兒童需要而調整,後者需要照顧者花時間及心力,易對照顧者帶來壓力,而是次研究證明,運動可取代藥物,改善到自閉症兒童的睡眠,而運動期間需要聆聽指示及與他人交流,令他們的社交技巧有所提升。
建議政府投放資源、改善及系統化特殊學校的體育課
謝認為,「自閉症兒童比正常兒童更需要做運動,而且有顯著成效」,他建議政府投放資源,改善及系統化特殊學校的體育課程,確保自閉症學生每日至少有半小時運動;至於「融入教育」、在一般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童,他建議在學期初,為學童情況作個別評估,再由體育老師訂立個人化訓練,「除非自閉學童表達想與其他小朋友一起上體育堂,否則其他學生上4堂網球課時,自閉童可接受跑步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