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民間團體估算東大嶼都會造價達4,600億 斥欠交代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展開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其中一個選項是在大嶼山與香港島之間以填海方式發展人工島,興建一個約1,000公頃的東大嶼都會為增加土地供應選項之一。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成員任憲邦估算,東大嶼都會投資成本達4,600億元,將是本港歷史上最昂貴的基建項目。
有環團斥東大嶼都會造價接近4個機場三跑系統,質疑政府沒有在公眾諮詢中交代每個土地選項成本,「點可以粗疏到變成點心紙中一個選項。」
任憲邦表示,東大嶼都會填海約1,000公頃,商業區加上住宅、水、電、煤、運輸系統等城市基建,才可完成一個容納70萬人口市區,而東大嶼都會人工島,還必須興建多條大橋或隧道,配合鐵路運輸等。他估計,填海、興建4條過海來回三線行車隧道連同公路、3條過海鐵路隧道連同鐵路建設、車站等、2條高架行車線及城市基建,成本達4,605億元。
學者倡近岸填海 成本較海中心填海低
此外,任憲邦指東大嶼都會令中央水域面積減少20%,導致海水急流及撞船意外增加,直言這是「全盤下注,不可收拾。」他說,政府可考慮在將軍澳近岸填海,發展藍塘新市鎮,只需填210公頃,已可居住36萬人,成本約為800至1000億元,也不用建設額外大型交通基建,認為較在海中心填海做法更好,可惜方案沒有被納入土地選項中。
極端天氣下難疏散島上70萬人口
任憲邦指出,東大嶼都會需時30年才完成,惟世上從來都未曾有一個安置70萬人口的人工島,在全球暖化情況下,有科學家研究指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在珠江三角洲上升達1.2米,可能對香港和澳門造成災難泛濫影響,而東大嶼都會遠離陸地,當有一天極端天氣變得嚴重,居民有需要疏散到香港或大嶼山,擔心難以同一時間容納70萬居民。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質疑土地大辯論只是一個「假諮詢、公關show」。他指,該人工島涉及7個大型基建,形容為「好恐怖項目」,加上建築商近月傳出漏弊不斷,政府難以確保項目不會超支,認為發展東大嶼都會是一個不合理選項,也是一個all or nothing (全或無) 的項目,一旦填海造地,不能回頭,希望政府不要把基建負資產推給未來30年的年青人。
譚凱邦又質疑,政府為何不能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發展商1000公頃、已平整的農地儲備,興建公共房屋。他認為,政府要先控制外來人口、發展棕地、高球場及私人發展商農地,才是最快及最便宜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