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惜地球:港府若推出按膠樽政策 須防洋垃圾魚目混珠

撰文:賴雯心
出版:更新:

香港竟比印度更「膠」!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今日(13日)表示,以容量450毫升的飲料膠樽計,本港每日消耗約600萬膠樽,重逾158公噸。然而,據2016年數據,回收率僅8.5%,比社經水平較差的印度更低。
對於環保署初步建議,針對飲品膠樽,以現金回贈方式提升消費者回樽意欲。綠惜地球回應指,現金回贈有機會要耗費公帑,非長遠之策;亦擔心有人魚目混珠,將外地垃圾運入香港處理從中獲利,令香港成為「垃圾港」。

劉祉鋒指,按樽收費雖然有助提升回收率,但政府政策亦必須配合,因按樽收費高低與回收率並無必然關係。(賴雯心攝)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膠樽按樽收費雖然有助提升回收率,但政府政策亦必須配合,因按樽收費與回收率的高低,未必有必然關係。以奧地利為例,即使其按樽收費高達三元,回收率亦只得三成,是與其國家政策有關。

劉認為,現時政府應做好廢物按量收費、訂立生產者責任法規及引入智能回收機等配套。朱漢強則解釋,現時有大型飲品商抗拒按樽收費,因認為政策將影響銷量,而按樽收費只是過渡政策,長遠而言,立生產者責任法才可有效確保本港生產塑料的商家合作,提升本港塑膠回收率。

他又指,本港現時堆填區收費偏低,英國收費為本港五倍,是本港回收率低原因之一。如政府推出廢物按量收費,相信有效減輕堆填區負擔,透過經濟誘因推使市民積極回收。他亦建議政府引入智能回收機,令市民回收塑料更易,過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