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黃牛】演出業協會指不應減內部認購上限:業界需保持靈活性
近年不少演唱會在門票公開發售前,座位表已出現一大片「黑海」,令市民質疑主辦單位先行內部認購,僅餘極小量門票作公開發售;而黃牛黨亦日益猖獗,炒高票價,市民更加一票難求,令社會關注「黃牛」問題。
演出業協會就提出包括提高罰則及改善購票系統等多項建議,以打擊黃牛黨。協會主席陳淑芬今日(25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則表示,現時八成的內部認購票配額只是上限,並非硬性指標,她指,只有極少數內部認購票有機會被倒賣成黃牛票,而業界亦需要通過內部認購保持運作的靈活性,用以培養新人,不建議政府為打擊黃牛黨而下調內部認購上限。
陳淑芬指,協會建議政府加強對「炒黃牛」的罰則,她認為,現時最高2000元的罰款,早已不合事宜,她以澳洲法例為例,指在當地干犯有關行為,最高可被罰款47萬澳元。她強調,演出業協會囊括行業內98%的業者,有關建議是業界共識。
至於內部認購,陳淑芬指,大多數黃牛票均來自公開發售的票源。她表示,早前有棟篤笑加場不設內部認購,但黃牛票情況更加嚴重,顯示黃牛票問題並非來自於內部認購,她又指,現時一些黃牛黨利用自動程式搶票,6分鐘內可侵入售票系統數千次搶票,建議政府改善售票系統。
她又指,內部認購門票上限雖為八成,在熱門演出時,主辦單位通常只會預留最高票價的部分門票,六成的門票仍會公開發售。她指,每年熱門演出只有幾個,而新人的演出需要積累觀眾,如果減少內部認購,業界將失去靈活性。她解釋,新人表演如觀眾不足,需要贊助商買下一部分門票送出,從而為新人宣傳和吸納支持者。
陳淑芬表示,不排除有內部認購門票被轉售圖利,但她多年來只發現過一例,並最終追查到源頭,將有關人士列入黑名單,她指,內部認購門票主辦單位可以監控,如被放上網以高價轉售,主辦單位可以追究,一般主辦單位亦與贊助商有協議,如門票被轉售,亦可循違反合約追究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