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上公屋年期創新高 供應低潮將至 公屋聯會:要等6年也不驚訝
公屋輪候時間冗長,公屋興建量長期未達標,政府過去不停強調會盡力「追數」,但房委會今日(11日)公布首次編配年期最新數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突破5年大關,創18年新高,一眾基層的「上樓夢」似乎越來越遠。
《香港01》早前獨家報道,2023/24年度的公屋落成量將不足1萬伙,比「長遠房屋策略」訂定每年平均2萬出租公屋目標少逾五成,形成供應「黑洞」。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公屋落成量長期不足,加上擬建公屋遭到地區人士反對,若未來供求問題仍未改善,即使「破6」亦不會驚訝,單身長者的輪候時間更有可能「破3」。
長者輪候時間不跌反升
根據房委會最新數字,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增至5.1年,不單偏離「3年上樓」目標,更直逼2000年的5.2年。
值得留意是,長者一人申請者的情況亦非常嚴峻,輪候時間不跌反升。雖然單身長者可優先配屋,但據最新數字顯示,他們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8年,較4年前的1.7年已大增1.1年。
公屋落成量不足
輪候時間越來越長,與公營房屋供應落後有關。根據「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8萬伙,當中20萬個為出租公屋,即每年要建至少2萬伙。
然而,根據房委會2017/18至2021/22年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數字,當中只有一個年度可達標。此外,《香港01》早前亦有報道,2023/24年度的公屋落成量不足1萬伙,及後3年更會出現「斷崖式」下滑,可見輪候時間仍有空間攀升。
地區人士反對擬建公屋
除了建屋量不足,擬建公屋亦隨時因地區人士反對,導致項目無法順利開展,令情況雪上加霜。政府過去曾多次指出,已物色210幅具房屋潛力的用地,其中5幅位於將軍澳的綠化地,政府早前亦提出改劃作公營房屋發展。
然而,針對相關改劃申請,城規會共收到千份申述書,當中930份反對修訂。城規會昨日(10日)開會討論時,亦有團體到場外抗議,政府低估其綠化帶的生態價值,要求城規會否決申請。
同時,政府早前提出5個近岸填海地點,沙田馬料水是選址之一,料可興建1.1萬個住宅單位,包括6,600個公屋單位。然而,過去有不少居民及環保團體表示反對,更有人提出永久擱置馬料水填海計劃。
柯創盛:富戶政策作用失效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表示,政府曾多次強調,富戶政策有助加快公屋流轉,但現時輪候上樓年期已「破5」,認為政策無法增加短期供應,更非常「擾民」。他擔心若未來將綠置居計入公屋落成量,輪候冊時間會越來越長。
招國偉:建議規劃公屋時各方多讓一步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現時不少公屋項目於諮詢期間已面對阻力,建議地區人士可多讓一步,否則受害只會是市民。他又指,地區的交通問題是諮詢的一大阻力之一,認為政府需就此方向多作考慮。他又指,若供求問題仍未改善,即使輪候時間「破6」亦不會驚訝,而單身長者的輪候時間亦可能「破3」,「諮詢、規劃時間長,又生地變熟地都要5至10年時間,短期可增加公屋供應的難度好大。」